【門窗幕墻網】傾巢出動!一場世界級的談判即將拉開大幕!
據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以及貿易顧問納瓦羅將于5月3日或4日到訪北京,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
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派來的談判團隊,都是絕對的“對華鷹派”!
尤其是萊特希澤和納瓦羅,這兩大特朗普的親信,可謂是“高危人物”!
萊特希澤:一直以來都是對華鷹派。他指責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建議美國應對中國提起更多訴訟。在擔任里根時期貿易副代表期間,通過談判達成了許多雙邊國際協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83年美國和日、加拿大等八國的鋼鐵貿易談判以及1985年的廣場協議談判。2017年8月他提出了對中國的“301調查”,并全權負責調查。
納瓦羅:鼓吹中國威脅論,最徹底的對華鷹派。在《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與《致命的中國:直面巨龍》中,他大力宣揚中國威脅論。據Politico報道,“納瓦羅在所有的經濟領域,都希望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納瓦羅認為美國同意中國加入WTO是最大的錯誤之一。為了應對中國的威脅,納瓦羅主張征收關稅,拒絕貿易協定,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加強與臺灣的軍事聯系。他認為中國相對于美國的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派出如此強硬的團隊,可見美國遏制中國的龐大野心!那么,美國如何對中國布下連環殺局?從歷年美國的金融殺局與中美的數次交鋒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一
美國的霸權倚仗,除了美元霸權、軍事霸權之外,其實還有技術霸權,美國憑借核心技術,通過跨國公司等資本運作方式、深入到每一個經濟體,不僅壟斷了產業鏈上游的絕大部分利潤;而且牢牢掌握了其他經濟體的科技命脈。
而美中關系的拐點出現在2004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中美經貿關系從過去的高度互補,變成了直接競爭關系。幾年前中國還是靠著血汗工廠出口的低附加值產品過活,然而此刻,中國出口的計算機已經占到美國進口市場的四分之一!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有中國這樣的速度。在短短數十年內,由生產玩具、衣服、鞋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轉變為以生產電子產品、機械、運輸設備等為主的出口模式,同時也迅速獲得了汽車、航空業等美國極為重視的工業領域的市場份額。
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美國的這一霸主地位顯然遭到了威脅。有不少美國專家聲稱,中國“將會對美國的先進技術產業形成摧毀性的打擊,而且是致命性的。”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于是像當年進攻幾乎要超過美國的日本一樣,美國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面大總攻。
二
1貿易戰
面對日本制造業的崛起,美國率先發動了貿易戰,向日本發動了一系列貿易制裁,讓他們知道老大哥的厲害。
而對于中國也是如此,2005年,美國向中國發起了被稱為“舒默議案”的貿易制裁——如果中國沒有在未來半年內使人民幣升值,將對中國輸出美國的所有產品課征27.5%的懲罰性關稅!
雖然美國一直在貿易和金融方面薅中國的羊毛,享受著中國的物美價廉,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畢竟中國對于美國的依賴度,實在太深了!
以2008年為例,中國占GDP40%的國民投向了美元資產財富投向了美國、外貿出口40%依賴美國,外儲70%。
面對這個最大的金主,雖然其屢屢耍賴,但是實力不夠強大的我們也無可奈何。因此,過去這些年,每當美國揚起貿易大刀,中國總要以一定的妥協來達成和解。
如今,中國對美國的威脅再上一步,貿易戰再度強勢來襲,而力度更是遠超以往。從在國家經貿層面對中國開出的600億天價罰單,到企業戰略層面對中興、華為等的圍追堵截,美國招招劍指中國制造2025,一方面,是要遏制中國的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也是以貿易戰為要挾,逼迫中國在金融等方面做出讓步!
2匯率戰
從2005年開始,美國一直在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強硬地將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順差歸咎于人民幣幣值,并用外交手段挾威逼迫人民幣升值,其實不過是為了打壓中國經濟、遏制中國復蘇而已。
那么,人民幣的大幅升值,會帶來什么?
一方面,我們賴以生存的出口產業就會受到打壓,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就將暴漲,直接影響我國產業發展、拖累中國經濟。
另一方面,人民幣的過快升值必會引來套利熱錢的瘋狂涌入,進一步炒高國內的資產價格。當年的日本也正是如此,《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大幅升值、金融資產也高度膨脹,日本迎來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
2005年的我們,面對美國的貿易大棒,做出了妥協,在實體經濟沒有內在升值預期的情況下,接受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微幅升值,將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變成了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
而過去的一年里,人民幣的暴力拉升更是漲到讓人懷疑人生,然而,我們的外匯卻并沒有回血多少。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人民幣升值并非我們的經濟變好了,而是美元的有意示弱,而我們,是以消耗外儲的代價來支撐高估的匯率,反哺了那些暗中出逃的套利資本!
匯率大戰一定要配合泡沫化的資產才能有巨大殺傷力。當年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之后,資產泡沫高度膨脹。
當然,日本的資產泡沫膨脹,與日本政府的昏招不無關系。當年的日本為了對沖貿易戰影響,緩解出口企業的壓力,選擇了低利率政策,走上了強刺激的不歸路。1986-1987年,日本官方利率下調5次,加之銀行監管的放松,拉開了日本泡沫的瘋狂大幕。
只可惜我們,也給美國遞上了一把刀。2008年之后的四萬億強刺激、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加之金融環境的大寬松,簡直是為樓市量身定做的刺激政策。日本的泡沫瘋狂一幕在中國重演,中國樓市全面開啟爆發行情,就此走上了暴漲的不歸路。
3金融戰
按照美國收割國家的套路,在信用寬松炒高他國資產、抬高他國匯率之后,就將步入信用緊縮的收割期,狙擊他國貨幣、刺破他國泡沫。
美元的急劇拉升,會帶來什么?
首先是資本外流。
當年的東南亞國家,在拐點到來之時,以前蜂擁而至的熱錢轉向大肆出逃,啃完雞肉走了、留給國內一地雞毛。
然后是資產崩盤。
高度膨脹的日本迎來歷史性一刻,房價大幅暴跌,股市崩盤,無數高杠桿的人們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最后是危機爆發。
當資本大量流出拉美地區后,債務危機全面爆發,拉美經濟受到重創、失業率和通脹攀升、貨幣普遍貶值、政局持續動蕩。
金融屠刀之下,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再繁華的資本也什么都不是。
2018年,美國正式步入加息周期;貿易戰期間,美債收益率瘋狂飆升、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史詩級談判前夕,美元指數出現回升、人民幣貶值壓力凸顯。
當初美國是迫使人民幣升值,利用自身的寬松周期讓全球資產價格來到頂部;而如今美國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無損于自身的情況下,爆掉他國泡沫、自己來個抄底大收購。
那么,接下來,狙擊人民幣將是關鍵一步。為了對沖貿易戰壓力,美國大概率會繼續捧殺人民幣;而美元自身,還要完成走強的收割套路。
如此,才能引發全球資產價格重估,完成自己的收割套路。屆時,我國就將承受巨大的資本外流壓力,外儲也將面臨大失血的危局!
而這,是比房價泡沫可怕一百倍的事情。
三
歷史上,霸權的更迭總是與硝煙相伴。而美國對中國的戰爭,也必是一場不要錢只要命的白刃之戰。美國殺招步步緊逼、談判團隊又如此強勢,可見大國博弈已上升至局點時刻!
而在這樣的關鍵節點,方向的正確性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
一方面,面對談判,我們不應在美國的淫威下在關鍵領域做出任何讓步;另一方面,更要修煉好內功,把握好宏觀政策的節點。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復蘇的十字路口,在實體經濟還十分脆弱的情況下,不宜出臺任何鼓勵投機的產品和政策,一切都應圍繞穩定經濟、調整結構來布局。
尤其應當警惕的是,為了對沖一時的經濟壓力下行,對沖外來的貿易戰沖擊,我們自己再度給美國遞上一把揮向自己的刀,全面開啟寬松、再度放出房地產這只大老虎。
一步錯,步步錯!這場生死局不僅關乎國計民生、關乎未來國運,我們既要積極作為、勇于應對外部沖擊;更要保持戰略定力、讓自己的內部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