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黨的十九大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我省各級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全省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省政府提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的《關于2017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顯示,圍繞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省政府先后出臺相應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省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美好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加強環境法治建設
去年11月17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于今年1月起正式施行。新《條例》在全國率先將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重大決策確立為指導思想,并將“河長制”“林長制”一并寫入地方性法規。
修訂后的《條例》細化了行政法律責任行為,對政府及環保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給予處分的情形作出規定。根據新《條例》,各級政府、縣級以上政府環保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有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等八類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省政府《關于2017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顯示,省政府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環保相關執法檢査,為減少污染產生、提高垃圾廢棄物處置利用能力、強化污染防治等起到積極推進作用。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環境執法監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廢止規范性文件14件,修改1件。
全省環保系統堅持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持續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2017年,省環保廳對60余家企業下達監察通知,對安徽舒美特纖維股份公司等5起環境違法案件實施省級掛牌督辦,督促有關地方對7起掛牌督辦案件涉及的19名責任人進行追責。
2017年,全省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查處案件3013件,同比增長61.1%,位居全國第4位。
落實督察整改任務
為協助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2017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省人大城建環資委之前展開專題調研。在聽取了省環保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相關匯報后,省人大常委會和省人大城建環資委負責人分別率隊赴蚌埠、淮南、宣城、六安、銅陵、池州、績溪和霍山等市縣,調研環保工作,征求省人大代表、相關部門和企業代表、基層執法人員意見建議,形成了《關于全省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調研報告》。
該《調研報告》指出,2017年4月27日至5月27日,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進駐安徽,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我省高度重視,直面問題,迅速行動,整改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截至2017年底,全省144個問題已完成整改86個,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開展以來,全省上下精心部署,逐級傳導壓力,著力解決生態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巢湖、淮河部分支流劣V類水質治理,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和黑臭水體清理整治,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深入推進非煤礦山和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有力有效推進了整改任務的落實。
推進污染綜合防治
省政府《關于2017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指出,全省大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努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水十條”,推進落實“土十條”。
2017年初,在全省多地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的不利形勢下,為確保順利完成“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任務,省政府部署實施藍天行動計劃。
2017年,全省完成20萬千瓦以上在運煤電機組(不含循環流化床機組)共4273萬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完成2400萬千瓦煤電機組節能升級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重點項目按計劃推進,“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工作順利收官。在深入實施“水十條”方面,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省共建成投運137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626.74萬噸。加快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全省217個黑臭水體已有137個達到“不黑不臭”目標。開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排查發現的2個環境問題全部整改完成。根據生態環境部初核結果,全省2017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5.549%、8.08%,順利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為推進落實“土十條”,先后出臺了《安徽省“十三五”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安徽省“十三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安徽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査實施方案》,16個市印發實施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省政府與各市簽訂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公布243家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加強固體廢物管理,組織開展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和進口固體廢物企業專項整治,從加強危險廢物源頭管控等8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從嚴審批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和跨省轉移,實行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處理處置單位規范化管理考核。
深化監管體制改革
省人大城建環資委認為,對環境污染的監管仍需加大力度。少數地方沒有完全理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潛意識還是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環保執法監管能力普遍不足,各級環保部門人員編制少、監管能力不強,且愈到基層愈加突出,與當前嚴峻的環保形勢不匹配。
省政府《關于2017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省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健全體制機制。目前,信貸與環境信用評價聯動機制初步建立,建成安徽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系統,對370家國控企業進行評價,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合推送。同時,深化環境監測改革,進一步完善“十三五”全省大氣、水及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網,全面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全省環境監測機構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現場抽查。
結合省政府機構改革,我省今年將扎實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設,推動環保機構能力提升,使機構能力與環保工作需求相適應。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出臺我省實施方案,加強環境監測領域改革,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和排污許可制度。
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6月2日,全省紀念2018年“世界環境日”暨“江淮環保世紀行”啟動儀式在合肥舉行。
“世界環境日”的設立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我國將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旨在推動社會各界攜手行動,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此次我省紀念“世界環境日”活動由省人大城建環資委、省環保廳、合肥市政府共同主辦?;顒蝇F場,主辦方通過宣傳展板、發放資料等形式宣傳環保知識,引導公眾關心和參與環境保護。
“江淮環保世紀行”是省人大城建環資委會同省委宣傳部、省環保廳等15個部門和單位共同組織的一項大型環保宣傳活動,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環保宣傳平臺。今年的“江淮環保世紀行”活動以“守護碧水藍天綠地、建設生態美好安徽”為主題,組織媒體記者進行集中采訪報道,廣泛宣傳環保法律法規,著力提高全社會環保法律意識。
受省政府委托,省環保廳負責人在向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關于2017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時表示,要加大環保宣傳工作力度,配合省人大城建環資委開展“江淮環保世紀行”活動,緊緊圍繞環保中心工作,大力宣傳環保政策和環保成效,并曝光環境違法行為。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和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推進環境保護社會共治,強化環境信息公開,主動公開政府環境信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需求,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