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引進第一家門業企業 林盛門業 至今,短短三年時間,達美門業 、神宇門業等門業及配套產業項目陸續入駐蓬溪,今年4月22日,重慶天安金門業有限公司、重慶君威杰佳門業有限公司、重慶沙坪壩區丁氏套裝門廠等企業投資2.5億元的門業及配套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正式簽約,這標志著4家企業將正式落戶蓬溪上游工業園,蓬溪在建設打造四川門業基地縣上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奇思妙想出商機 門業基地縣引出鏈式招商 近年來,蓬溪縣堅持把工業放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首位,圍繞打造四川門業基地縣,努力做強做大門業文章。今年2月,縣上就專門邀請浙江、重慶等地50多家門業制造企業以及門業配套企業老總召開了門業招商座談會,介紹蓬溪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提出了打造四川門業基地縣的構想。僅僅事隔2月,蓬溪就引進了達州神宇門業、重慶天安金門業、重慶君威杰佳門業等一系列門業及其配套產業企業入駐,這不僅促進了蓬溪門產業鏈不斷延伸,也將蓬溪門產業推向了集聚發展。 "門業制造在蓬溪起步較晚,發展較快。2006年,蓬溪才引進第一家門業企業 林盛門業,到如今,林盛早已發展為億元企業,同時發展起來的還有達美門業,今年初縣上又引進了神宇門業、重慶天安金門業等一系列門業及配套產業項目--可以說,蓬溪門業經歷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發展道路。"回想起蓬溪門業企業的發展歷程,縣經委劉海清主任感慨頗深。 梧桐枝繁金鳳來 2011年門業產值將達10億元 近年來,蓬溪先后從重慶、浙江引進門業制造企業2家(林盛門業、達美門業)。其中林盛門業一期建設于2006年建成投產,2007年成功培育成為億元企業,年可生產鋼質入戶門25萬樘、室內套裝門 25萬樘,2008年實現年產值1.5億元。 繼林盛門業之后,2008年8月,蓬溪引進達美門業于今年2月正式投產運行,形成年產各類鋼制門10萬樘的生產能力。達美門業完全投產后,全縣門業生產能力可達80萬樘,其中鋼質入戶門55萬樘,室內套裝門25萬樘。 2009年,隨著達州神宇門業、重慶天安金門業等一系列門業及配套產業項目的入駐,項目完全竣工投產后,到2011年,蓬溪門業年生產能力將有望達到鋼制門200萬樘、 100萬樘。產值達10億元以上,利稅達7000萬元以上。隨著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房地產業發展迅速,門業及配套產業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在林盛、達美等一批門業生產企業的帶動下,蓬溪門產業鏈不斷延伸,必將有力推動蓬溪門業及配套產業迅猛發展。 優勢突顯后勁足 特色招商打造產業集群 從年初開始,蓬溪陸續引進了達州神宇門業、重慶天安金門業等一系列門業及配套產業項目。浙江、重慶等地的門業客商紛紛來到蓬溪考察,一個一個項目落地蓬溪。蓬溪為何成了投資商眼中的"風水寶地"?究其原因,除去優惠的招商政策和全面的政府服務外,蓬溪優勢究竟在哪里?"交通、水電氣、勞動力、原料!對于投資商而言,這些自然資源就是蓬溪的優勢!"面對記者的疑問,縣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陳茂秋一針見血地指出。 蓬溪縣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能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20萬人以上。職業教育發展較快,全縣有職業高中2所,各種職業培訓機構10余所,勞動力素質普遍較好。森林覆蓋率較高,可利用的經濟林木眾多,可為室內套裝門的生產提供大量原料。 除去以上優勢,近年來,蓬溪縣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房地產業發展迅速,門業制造及配套產業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要素供給能力日益增強,這為全縣門業及其配套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蓬溪縣在招商引資工作提出了特色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的工作思路。然而,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蓬溪靠什么吸引資本?靠什么打造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 "我們要以建設川中、川東北地區門業及配套產業制造基地為目標,鞏固中低端產品,開拓高端產品,吸引相關配套產業集聚,促進產業鏈不斷延伸,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技術層次較高、綜合競爭力較強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優勢明顯、市場占有率高的特色產品,初步形成產業結構合理、配套能力較強的門業及配套產業體系。"縣經委副主任劉沛給記者拿出了蓬溪門業制造園規劃方案。 根據方案,蓬溪縣將在上游工業園規劃200 300畝工業用地,建設門業制造園區。重點發展鋼質入戶門和室內套裝門 ,并兼顧發展配套產業。 目前,蓬溪縣正在著手門業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大力引進門業的同時注重鎖頭、拉手、涂料等門業配套產業的引進,使之形成產業鏈,逐步實現規模化生產,力爭在兩三年內,打造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門業制造基地,最終將蓬溪打造為中國西部,乃至全國的門業制造之都。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