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以“轉,向何方”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建材家居流通業年會日前在文化名城——南京召開。帝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明站在房地產開發視角下,圍繞“精裝房背景下建材家居流通企業的機會”這一主題演講,所提出的“地產開發商與建材家居企業抱團取暖合作共贏”“建材家居企業可由單純的銷售商轉變為工程服務商”等獨特觀點,令參會建材家居生產流通企業耳目一新,為地產開發和建材家居生產流通企業的下一步發展開啟了一條嶄新的思路和模式。
李小明所從事的領域雖然是房地產開發,但因為建材家居和地產開發天然的上下游產業鏈關系,與這次會議的主辦方——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的會長秦占學已是多年的老朋友。兩位行業領軍人物經常促膝長談,暢聊行業現狀與未來發展。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李小明對建材家居流通領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并在不斷地思考在當前這種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如何促使房地產行業與家居建材行業抱團取暖、合作共贏,以共生模式擁抱變革。
民營企業迎來最暖春天
2018年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年份——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我國住房制度改革與房地產業市場化發展的40周年,地產業在國家的調控中正發生著新的變革。2018年,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更是具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11月初,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用“5、6、7、8、9”幾個數字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深刻剖析了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要從減稅、降費、優化經商環境等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來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
“總書記的講話增強了我們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為民營企業真正走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推動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作為地產界的民營企業家,李小明一談到剛剛結束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就感觸良多。他說:“建材家居流通領域,民營經濟也占了大多數,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可以說,我們民營企業迎來了一個最暖的春天,民營企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開端就將從這里開啟。”
建材家居面臨重大變革
從2000年開始,房地產行業進入了調控期,中央多次出臺政策,降房價、穩樓市。房地產行業集約化和結構化升級階段的到來促使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點,從粗放式走向高質量增長,迎合市場與消費升級需求,關注用戶體驗與個性化定制,在這種背景下,“精裝房”成為了各大房企群雄逐鹿的新領域。
“2017年國務院和住建部制定了精裝房的標準和實施細則,鼓勵房地產商進行精裝房的開發,并逐步取消毛坯房。可以說,房屋精裝修后再出售是房地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李小明分析說,我國“全裝修住宅”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目前正處于成長階段。相比于發達國家全裝修市場80%的滲透率,我國目前階段滲透率不足30%,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將會有巨大發展空間。在這種形勢下,與精裝房息息相關的建材家居市場將面臨巨大變革。
一方面,受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各地房地產調控等影響,精裝房的興起撼動了國內建材家居行業的發展方式。越來越高的精裝房比例對傳統的家居建材賣場零售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近年來,各大房企開始大幅提高住宅的精裝修比例,精裝房比例大幅提升。精裝房政策的持續推行和大房企的全裝交付比例擴大,分流了相當一部分家居賣場渠道的客流和需求,造成賣場零售渠道的大面積萎縮。
受精裝房政策的影響,地產開發商繞開賣場,直接與生產企業簽約采購,價格會低很多,不但地產公司節省了成本,購房者也得到了更多實惠,環保節能效益也比較突出,深受消費者歡迎。另外,住建部目前大力推廣的裝配式住宅,在整個設計施工過程中,在工廠做好了一切部件,現場僅僅是模塊化積木式搭建,連開發商和施工企業對建材家居材料的采購環節都省去了,所以成本會更低。面對這些新的變化,建材家居行業應該如何適應?李小明認為,這是地產開發商和建材家居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精裝修交付比例的加速提升,由一家一戶的裝修變為地產商集約化采購、統一裝修。家居建材企業的服務對象由個人轉變為房產企業,由于要與開發商進行博弈,原有的小型化、小規模的家居建材企業會面臨生存問題,需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產品力、品牌力等綜合能力作為后盾支撐,才能在新一輪的行業競爭中不被淘汰。目前來看,“精裝房”時代利好于具備渠道優勢及資金實力的優質家居建材企業,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行業洗牌加速。李小明強調,這其實也是在倒逼建材家居企業在生產經營渠道方面進行變革,要在資金、品牌、創新等方面加速提升自己,以加大博弈時的勝算。
市場前景依然看好
房產政策調控與精裝房政策的強制落地,對建材家居行業帶來了沖擊與挑戰,但李小明表示,依然看好地產和建材家居市場,對未來市場充滿信心,因為沖擊和挑戰往往是與機遇和發展并存的。他從目前正在進行的城鎮化和消費升級兩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是對市場規模充滿信心。雖然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整個地產行業處于增速降緩階段,但總體來看市場規模并未大幅縮小,總量仍在增加。以當前的城鎮化進程為例,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官方數據是50%多,但實際上是40%多,這就距離發達國家75%~78%的城鎮化率還有20多個百分點。按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每年1%左右的增長幅度計算,起碼還有2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應該說我國目前仍處在大規模建設階段。總體來看,國民對房屋的需求還是比較強盛的,房地產行業還有20年的發展機遇期,家居行業與房地產行業唇齒相依,所以家居建材行業還有20年的黃金發展期。加之近年來崛起的長租公寓,以及龐大的存量房產市場再裝修需求,都是市場規模增長的機遇。隨著“精裝房”的落地與推進,必然會推動房企與家居建材行業合作的加深,如何共同分享裝修市場這塊大蛋糕值得我們思考。
二是對行業契機充滿信心。隨著行業的消費升級,關注消費體驗與服務品質,注重品牌的打造與個性化服務,既是新要求也是新契機。過去家居消費的主流群體集中在36歲以上,如今主要集中在28歲左右,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意味著消費觀念的改變,體驗、品質、個性化成為新的消費重點,人們更愿意為“喜歡”買單而非單純的需求。
與此同時,消費升級也激發了行業發展的新契機,互聯網+、智能家居、全屋定制家具等都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消費升級帶來的裝修新需求應當成為“精裝房”發展的方向,房企與建材家居企業應予以重視,加強溝通交流,共享這塊市場。
現在很多人都說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很大,但李小明卻不完全贊同,他說,從北京等大城市的消費來看,各種體驗式的實體店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尤其是老人孩子的消費,他們需要的相應實體店的休閑娛樂等消費,目前來看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家居建材業未來的市場。
上下游抱團取暖合作共贏
如何把握“精裝房”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房地產企業及建材、家居企業應當如何作為呢?李小明的觀點非常明確:上下游產業抱團取暖、合作共贏是最佳選擇。
首先,應當從認知上建立起“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合作共贏思維。面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與行業市場的變革,無論是房企還是建材家居企業都面臨著發展困境。“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作為一衣帶水的“兄弟”行業,更應攜起手,相互扶持,共同攻堅克難,尋求行業的變革與發展。
其次,應當從合作模式上建立起“聯姻”共生的合作模式。越來越多的房企在家居建材行業等下游產業鏈方面表現出拓展和合作欲望,希望通過精裝交付來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房企通過集約化采購大幅降低采購成本,于開發商來說精裝房模式有利可圖。而對于建材家居企業來說,開發商的精裝修樓盤業務需要與建材、家居企業進行長期大規模的合作,從而使企業的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得以擴大,由單純的銷售商轉變為工程服務商,有利于行業的整合與規范化,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聯姻”共生的合作模式推動房地產與家居建材行業的變革與創新,新的發展與盈利模式促進雙方共同成長。
最后,應當從發展方式上樹立起“創新”的發展思維。“精裝”已成為一種趨勢,而房企與家居建材企業在這方面的合作發展大有可為。應該不斷發揮雙方優勢,探索創新的合作模式與發展方式。建材家居企業應逐漸轉變身份,更深度地參與到房屋的設計、產品的供應以及后續服務的提供中,建立“設計+產品+服務”一站式解決方案,迎合精裝房的定制化、個性化需求,嘗試在全屋定制、家居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與房企展開更深入的合作。除此之外,裝配式建筑已成為新的風口和未來發展方向,與之相關的裝配式建筑裝修將會主導建材家居行業實現更加智能化、規模化的發展,對于建材家居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可創新發展的機會。
在李小明的論述中,房地產和建材家居行業的合作能否開啟下一個藍海時代,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