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期中美經貿磋商進展順利,市場信心有所恢復,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加上個別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現了邊際調整,樓市春天正在憧憬之中。但考慮到過去房價的非理性快速上漲,已經一定程度透支了經濟發展潛力,樓市之春恐怕不是經濟轉型之福。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形勢下,仍應堅定“房住不炒”,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擺脫地方政府的房地產業發展路徑依賴。
中美經貿磋商順利推動市場信心恢復。中美經貿談判代表幾經磋商,在重大問題上達成原則共識。近日中方代表團赴美繼續磋商談判。金融市場予以樂觀反映,春節后上證綜指連續上揚,股票配資據傳再出江湖。隨著市場信心的恢復,加上2019年1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貸款均創出歷史新高,以及個別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現了邊際調整,市場對樓市春天的憧憬浮現。一些投資者甚至在糾結“買房”還是“買股”。
但房價超前發展對經濟增長潛力的透支已經顯現。過去幾年房價出現了全國性高位快速發展,在短期繁榮同時,對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形成剛性制約。一是家庭財務杠桿上升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不斷顯現。無論是熱點一線城市,還是三線、四線城市,家庭財富向住宅不動產加快轉移的同時,導致家庭消費潛力受到明顯制約。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而城鎮居民實際增長5.6%。2018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8.2%,低于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經濟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脆弱性。當前我國城鎮住房供求關系總量基本平衡,結構矛盾較為突出。熱點城市住房供應相對潛在需求存在缺口,但過高房價導致剛需難以承擔,而大規模擴大房地產投資又會引發存量房價急劇波動,甚至會引發樓市崩盤。非熱點城市房價也居高不下,但棚戶區改造、拆遷回購、購房補貼等刺激政策與城市人口規模存在一定沖突,導致實際住房供給超過真實居住需求,存在明顯過剩風險,未來房地產投資可持續性堪憂。今年春節期間返鄉置業需求明顯遇冷。據易居研究院監測,2019年1月份,4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31%,同比下降14%。三是房價與財政高度捆綁。過去幾年,城市房價、地方政府債務、財政狀況事實上已經高度捆綁,房地產業路徑依賴遺害無窮。地方財政狀況對土地出讓收入過度依賴,使得地方政府發展房地產業存在內生動力,反而在推動地方經濟轉型上動力不足。綜合來看,房價超前發展已經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攔路虎”。
樓市春天恐非經濟轉型之福。隨著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壓力顯現,通過松綁調控政策來刺激房地產消費的聲音逐漸增多。從逆周期調控角度看,房地產業帶動作用強,住宅消費能夠發揮穩定增長作用,原本也無可厚非。但因為過去幾經刺激,刺激成本正成倍上升,而刺激效果卻遞減。特別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房地產業發展空間已經非常狹小。即便是可以通過啟動房地產消費來穩定經濟增速,也要考慮房價失控風險,以及未來消化房地產泡沫的難度和飲鴆止渴行為的巨大代價。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樓市春天恐非經濟轉型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