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4月10日的廣東中山市,最高氣溫達到31攝氏度,街上的行人早已穿起清涼裝、撐起太陽傘……《中國建材報》記者應邀來到位于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小引村工業大街6號的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走進該公司辦公室,發現朝陽的窗戶沒有安裝窗簾,窗邊卻絲毫感覺不到陽光的灼熱。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因為窗戶采用了他們自己公司生產的溫控遮陽玻璃。目前,這種能隨著氣溫自動調光、通過溫控變色達到遮陽隔熱效果的玻璃新材料正成為眾多門窗企業的“新寵”。
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林告訴記者,中佳新材料公司的溫控遮陽玻璃只是該省玻璃工業加速轉型升級的一個創新案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省玻璃工業多項指標居全國前列。其中,平板玻璃產量9441.5萬重量箱,居全國第二位;玻璃深加工制品及輔材、裝備制造業居全國前列,尤其夾層玻璃、藝術玻璃和玻璃機械均位居全國第一。
陳林表示,上述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廣東省近年來大力實施的工業轉型產業升級行動。近年來,該省玻璃行業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一方面嚴格執行國家產能政策,著力優化產能結構;另一方面大膽創新發展思路,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為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控產能優結構推動產業升級
“十三五”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解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的關鍵抓手,其著力點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相對于大多數實體行業而言,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進一步優化產能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抑制過剩產能。
玻璃和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一樣,產能過剩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玻璃工業尤其是玻璃深加工業一直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在這里,誕生了多個“第一”:上世紀80年代初,具有真正意義的玻璃家具在這里率先實現產業化;1997年,我國第一片單銀Low-E玻璃在深圳南玻問世;1998年,深圳南玻生產出我國第一片雙銀Low-E玻璃;2004年,我國首片可鋼化的單銀單銀Low-E玻璃也在深圳南玻下線。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大宗建材市場需求持續攀升,玻璃工業呈蓬勃發展之勢,南玻、耀皮、臺玻、信義、旗濱、華爾潤等各路玻璃“諸侯”云集廣東,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等地形成了玻璃深加工、輔料配件、機械裝備等眾多相關產業集群,僅佛山市順德區倫教一個鎮的玻璃機械產銷量就占了全國的近四分之一、廣東的一半左右。
然而,市場需求總會有飽和的時候。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逐步從數量型增長轉向更加注重效益的質量型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市場首當其沖,呈逐步收縮趨勢,原材料不可避免地受到傳導影響。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會長、東莞銀通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永寧說,正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該省玻璃行業及早研判風險,審時度勢創新思路,先于他人邁出了轉型升級的第一步。
“近三年來市場雖有起伏,但廣東玻璃行業始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動搖,嚴格控制產能,持續推進產能結構不斷優化,為全行業轉型升級夯實了基礎、提供了保障。”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少塔介紹,該協會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先后遏制了茂名、河源、梅州等多地違規新增平板玻璃產能的沖動,2016年以來全省沒有違規新增一條平板玻璃生產線。
在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的基礎上,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積極支持當地企業實行錯位競爭,大力發展差異化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在協會的支持和推薦下,南玻集團清遠南玻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高鋁超薄電子玻璃項目榮獲“全國建筑材料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第12屆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二等獎”。旗濱集團大力推進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不僅浮法原片質量性能得到全面提升,贏得越來越多高端客戶的青睞,而且其生產的三銀Low-E玻璃等行業最先進的節能玻璃隆重上市,一個從優質硅砂到優質原片生產再到深加工服務一體化的新旗濱正在行業崛起。江門華爾潤玻璃有限公司投入巨資對現有的一線400t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由普通的建筑浮法玻璃,轉產1.6mm、1.8mm超薄汽車、電子用工業玻璃。惠州龍玻集團引進全套李賽克智能化玻璃生產系統打造的玻璃智慧示范工廠去年順利投產。東莞市群安塑膠實業公司研發生產的SuperSafeGlas離子型中間膜產品順利通過檢測鑒定,達到歐盟相關標準,將替代目前壟斷市場的美國杜邦等進口產品,大幅降低高性能夾層玻璃的生產成本。
佛山市博斯馬克機器人有限公司首創的自動連線玻璃開槽、轉孔、精磨、拋光CNC加工中心,憑借高精度、低能耗、智能化強勢搶占市場。廣東索奧斯玻璃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2mm超薄大版面全鋼化玻璃生產線取得了中國發明專利和歐洲專利,其新一代節能鋼化爐占到國內及出口市場的三分之一……
提能效減排放促進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主流,節能環保是不能可逾越的紅線。作為傳統“三高”行業,平板玻璃一直是政府部門關注和監控的重點行業。
廣東省是率先公布玻璃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的省份,信義環保特種玻璃(江門)有限公司、信義超薄玻璃(東莞)有限公司、東莞南玻太陽能玻璃有限公司等幾家企業成為最早入列企業。近年來,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持續在占行業總能耗90%的重點用能企業——浮法玻璃企業中認真開展了行業能效對標行動,取得良好成效。以東莞南玻太陽能玻璃有限公司為例,目前該公司兩條玻璃原片生產線均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作為燃料,對應的兩條廢氣處理系統為電除塵脫硝+催化劑處理系統,同時對煙氣余熱進行了二次利用。在能效對標行動中,該公司的平板玻璃生產電單耗均值下降了16.71度/噸玻璃液,降幅達17.40%。
打好行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近年來又一“力作”。經深入走訪全省主要平板玻璃和電子玻璃生產企業,對比2011年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結合廣東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擴散條件、玻璃產業的規模等實際情況,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提出因地制宜適度收嚴、分步驟提升排放標準,引導當地玻璃企業持續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去年8月,原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現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廣東省《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列入“2018年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第一批)”,由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承擔修編工作。對比現行排放標準,該標準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做了較大幅度的收嚴,收嚴幅度分別為40%、30.0%、21.43%。該標準已上報審批,預計將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年,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將以廣東省《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發布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平板玻璃和電子玻璃企業的節能環保改造升級,同時組織專家指導平板玻璃企業做好獲得排污許可證后的自行監測、臺賬管理、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編制等后續工作,引導企業按證排污、守法經營。進一步開展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筑玻璃綠色產品認證的培訓工作。支持和鼓勵玻璃企業打造“綠色工廠”、生產“綠色產品”。另外,還將承接政府委托,組織制訂廣東省日用玻璃、燈飾玻璃等環保地方標準;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送環保技術下企業”的活動,推廣成熟可靠的先進環保技術工藝;發布廣東省《玻璃行業綠色發展》藍皮書,主動向政府、社會和公眾報告業內企業和行業環保治理進展和減排成果,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以正視聽。
強自律塑品牌著力提增效益
受環保整治、去產能等多重因素影響,從2017年年初開始,浮法原片、結構膠、間隔條等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且供應緊張,工程玻璃行業生產成本大幅攀升。廣東作為玻璃深加工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長期的價格競爭導致多數工程玻璃企業無利可圖,甚至虧損,而不合理的墊資銷售模式更是雪上加霜……何去何從?在工程玻璃行業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應廣大工程玻璃企業的強烈要求,于2017年9月中旬在佛山召集全省33家工程玻璃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座談商議,就“強化行業自律,改變墊資陋習,維護資金安全;合理傳導上升成本,適度提升產品價格,維護行業可持續發展”達成了一致共識。
陳林表示,“深加工強則,整個廣東玻璃產業才會強。”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對工程玻璃企業的發展困境高度重視,一方面加強與上游浮法企業溝通協調,盡力保持原片價格穩定,以利于深加工企業消化壓力;另一方面則積極支持工程玻璃企業向下游合理傳導上升的成本。同時,與政府有關部門對接,借助建設工程造價和品牌庫等政府調控機制,指導同業合理定價,規范市場秩序。
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工程玻璃分會在全國率先制定并推行了《工程玻璃定作加工合同》范本,“合同范本”要求工程玻璃訂單的定金不低于合同總金額比例的30%~10%,過程付款實行“批發批結”(確保定金不小于批結發貨金額),尾批付款實行“款到發貨”,尾批數量不少于500平方米(不含零星補片),零星補片實行“款到排產”,付款方式只接受“電匯”或“銀行承兌”(不超過6個月),不接受“商業承兌”。“合同范本”收緊了各項商務條款,有效保障了企業運營的資金安全,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廣東省《工程玻璃定作加工合同》范本不僅得到本省企業的廣泛認可,還得到華南多省區的響應和借鑒應用。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領導對該“合同范本”也給予了充分肯定,擬在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協會要求工程玻璃行業共同推動和規范產品計價體系。建立“產品價格依浮法原片價格同步浮動、加工費用相對固定”的工程玻璃計價規則,共同堅守自己的底線,保證合理的毛利率,以保障為客戶持續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以此為前提,廣東玻璃行業協會組織專家制定并發布了《廣東省建筑工程玻璃產品合理成本及計價參考表》。各會員企業依據自身的設備工藝、質量標準、用材檔次要求,按合格品、一等品、優等品三個檔次進行合理定位,實行優質優價。
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工程玻璃分會會長趙光豪說,協會積極倡導企業之間建立“彼此尊重、分工協作、有序競爭、合作共贏”的行業競爭新格局,摒棄“血拼肉搏式價格戰”,并將建立惡意欠款客戶定期統計、內部通報機制,增強會員企業識別能力,支持企業共同抵制“負能量客戶”。廣東工程玻璃行業“佛山會議”上,還簽署了《廣東省工程玻璃企業自律宣言》《廣東省工程玻璃行業自律與協調公約》,這些都為該省工程玻璃行業提質增效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為了培育新的增長點,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正在積極推動政府有關部門盡快修訂提升當地幕墻門窗節能設計標準,大力推廣應用Low-E中空玻璃等節能玻璃。
陳林表示,創新是企業的永恒主題之一。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將不遺余力地鼓勵和支持當地玻璃企業大膽創新,靠內生驅動創效益。在今后一個時期,超白、超薄、超厚、超大規格將是廣東省原片玻璃的主攻方向,而三玻兩腔中空、夾層中空、鍍膜真空、光致變色、自潔凈鍍膜等新型復合深加工產品是工程玻璃的創新重點,新一代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用途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用途的玻璃基板及汽車玻璃等是廣東省特種玻璃的發展重點,自動化、智能化是玻璃機械裝備發展的主要方向,中間膜、結構膠等配套輔料也要進一步研發性能更加優越、更加環保、更加抗老化的新一代產品。除了產品創新,技術裝備、生產工藝、企業管理等各方面的創新也都不可或缺,廣東玻璃工業全產業鏈將加快由“制造”邁向“智造”、“創造”的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