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建材工業是推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近年來,我國建材工業品出口持續增長,建材工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項目不斷增多。持續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建材工業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日前,《中國建材報》記者就此話題專門采訪了國際貿易專家、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魏龍教授。
記者:中美分別作為全球體量第二、第一的兩大經濟體,兩者之間的貿易摩擦對各自經濟發展無疑會產生巨大影響。目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從宏觀和深層次考慮,將對我國產業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魏龍:當中國經濟規模還未達到世界第二位時,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早已開始。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世貿組織成員中挑起對中國進入WTO重重設障,以至中國進入WTO談判經歷長達15年之久。2002年中國進入WTO以后,中國的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和經濟總量出現了巨大的飛躍,中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和第二大經濟體。此時恰逢美國等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制造業快速萎縮和向國外轉移,新興產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還未完全成氣候,2008年下半年始于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終于成為引發美國等一些發達工業化國家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泛濫的導火索,貿易摩擦的硝煙無可避免地卷入中國。
從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國不斷“退群”可以看到美國國際競爭力真實下降的各種應急反應。我們應該注意到,美國不僅對中國這個主要經濟競爭對手,而且對其戰略對手俄羅斯和其眾多地緣政治盟友都出手打擊,一切以“美國優先”為原則。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不顧及他國利益,單邊且頻繁使用貿易制裁、禁運、凍結等手段,已經大大突破了國際貿易爭端協商、處理的常態,這也是上世紀30年“大蕭條”發生以來由美國挑動的第三次波及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上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引起“經濟滯漲”后紛紛拾起的貿易保護法案),必然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首先,貿易摩擦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糟糕的國際環境和關門自保的“逆全球化”氣氛。由于美國在全球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霸主地位依然穩固,針對其他國家的制裁和打擊措施頻繁施威,6月上旬在日本福岡舉行的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盡管主要經濟體和國際貨幣組織認識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但最后的會議公報在美國的壓力下刪去了前一份草案中關于“認識到迫切需要解決貿易緊張關系”的條款,避談貿易保護主義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威脅。從歷史上看,美國主動挑起的這次全面貿易摩擦和轉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政策的趨勢不會短期內終止。
其次,貿易摩擦會繼續增大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將對美國經濟及世界其他地區造成重大損害,預計全球GDP在2021年至2022年下降0.7%;在貿易摩擦升級的最壞情況下(如果對所有中美貿易產品征收關稅,企業暫停投資),美國GDP將比貿易摩擦升級之前低0.8%以上,中國GDP可能會下降1.1%以上。我認為,不僅中美經濟增長、雙邊貿易、投資會受到直接影響,而且兩國國內就業、全球供應鏈、科技和產業分工體系的合理配置將被迫重構,其中相當部分可能導致犧牲效率的“逆全球化分工”。
再次,貿易摩擦對中國企業的經營策略走向將帶來深遠影響。中國本土企業和外資在華企業在拓展進出口和對外投資時,需要認真考慮貿易和地緣政治風險。是據理力爭、沿難而上,還是規避三舍,已經不是經濟學教科書的問答題了。
當然,上述挑戰不僅中國要直接面對,包括歐盟、亞洲等國家和地區也正在思考和行動。在中美貿易摩擦已經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中國政府和企業乃至企業管理者需要共同面對。
記者: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建材工業有什么影響?國內建材企業應如何應對?
魏龍:我國的建材工業是一個大行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也漸趨成熟。但總體上看,建材工業仍屬于基礎性原材料產業,部分已進入基礎性制造業和工程設計領域。傳統建材產品如水泥、玻璃等大宗傳統建材多是小半徑產品、大重量價值比產品,盡管中國建材產品市場份額較大,例如近十年來中國水泥在世界水泥總產量占比平均在55%以上,20億噸級產量遠超排名第二的德國,2016年出口量達到3612萬噸,但近期中國也從越南、泰國、韓國等鄰近國家進口水泥及熟料,2018年進口量爆發性增長,達到1363萬噸。這說明水泥產業的生命周期在延長,水泥等建材產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在加深。
目前,中美兩國傳統建材產品的雙邊貿易量與中美雙邊貿易總量相比只占很小比重,但新型建材如裝飾建材、采暖等家居建材和其他新型復合材料(如石塑、木塑、玻纖等)等進出口量正在快速增長。如果美方不任意揮舞貿易保護大棒,我國傳統建材和新興建材產品可望在美國新一輪重建美國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項目中尋求巨大的市場。
但是,特朗普政府發起的中美貿易摩擦,將會直接影響中國建材企業進入他競選時承諾的5500億美元建設“讓全世界嫉妒的基礎設施”市場。低端建材產品出口美國市場面臨高環保標準、加征關稅等,價格會有上漲,但漲幅不大,影響較小。此外,應注意到,中國建材企業已經開始向高端發展、跨界發展,未來將深度融合智能筑建、ICT、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如果美國對中國維持戰略敵意,這些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將會在中美貿易長期摩擦中受影響更大。
記者: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建材裝備走出國門及我國建材企業投資海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當如何應對?
魏龍:我國40多年的對外開放,是在與世界其他各國互融互通、合作共贏中逐步實施的。改革開放初期,“以市場換技術”打開了與世界全面交往的局面;上世紀90年代末提出“走出去”戰略,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發揮自身競爭優勢,強化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本領。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中央提出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來,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積極尋求與東道國發展戰略契合,取得了巨大成效。
目前中國建材全行業“走出去”的投資布局已經出現良好的態勢,不僅生產企業,而且建材裝備企業、建材設計制造集成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在歐洲、亞洲等各大洲及美國開拓市場。其中,水泥裝備在全球市場份額已占65%??傮w上看,中國建材工業很好地填補了工業化國家產業升級轉型后的市場空間,并在產品、設備和工程服務方面加強了中國特定優勢,在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了大量投資和工程承包。
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和企業對包括建材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橫加指責,出現諸如“債務陷阱”“勞工權利”“環境破壞”“奇怪的、不合理投資”等不實言論。中國建材行業和企業要在部分西方國家“酸葡萄心理”攻勢下保持定力,積極作為,秉持合作共贏的思路,在當地化、規范化方面多下功夫。
記者: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國建材工業帶來了哪些挑戰?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機遇?
魏龍: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國建材工業帶來的間接挑戰更甚于直接挑戰。首先,在美國國內基本上不存在與進口競爭的傳統建材工業,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建設是“剛需”,主要依靠進口滿足。貿易摩擦難以對中國建材產業帶來直接的損害;其次,但從長遠看,無論是傳統建材還是新興建材及相關產業,失去美國市場,對我國建材工業的轉型升級不利。新材料、新能源等與建材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出口管制和市場排擠,顯然會阻滯中國建材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
今年5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表面上看,摩擦焦點是雙邊貿易不平衡和高科技領域相關重點企業經營行為。但實際上,隨著信息化、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國制造業面臨著技術變革的新挑戰,美國也將面臨著“制造業回歸”過程中勞工和環境壓力的挑戰。從這兩方面看,中國建材工業、建材裝備制造業和建材工程服務業仍然有重大發展機遇。在美國和美國地緣政治利益覆蓋的地區市場,盡管短期內受到壓制,但貿易投資合同終究是由產品、服務質量和價格優勢決定的。至于在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地區,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131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支持下,中國建材企業完全可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但要注意在價值鏈上協同推進,嵌入合作方發展戰略,爭取用誠意、透明、信心和質量穩固貿易和投資市場。
中國建材產業應在全球價值鏈上做好分工合作。政府和行業協會要做好外圍和政府間協調工作,企業要在產品—裝備—服務—戰略性資產價值鏈上進行有效治理,避免低端鎖定,適時升級建材產業鏈。目前,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的情形下,中國建材企業要認識和規避在“走出去”過程中漸趨嚴峻的常規風險,如政治風險、法律風險、文化風險、環境風險等,同時更要注意防范一些特殊風險,如國家身份和市場地位不認同風險等,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物簡介:魏龍,男。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數量經濟學會理事長、湖北省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