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從11月份開始,新一波的玻璃原片價格行情強勢登陸,華東地區由安徽臺玻領漲全國,率先進入“百元重箱時代”,創造了十年來的價格新高。進入12月,當前安徽臺玻的玻璃原片價格已經達到103元/重箱,即2060元/噸的價格。受此影響,吳江南玻、長興旗濱紛紛跟漲,價格都已突破百元大關。
這一輪的玻璃價格上漲,仍然是玻璃旺季需求帶動原片玻璃廠家低位庫存合力造成的結果。而玻璃、水泥和鋼材新一輪的價格上漲,代表以新基建為主要拉動因素的經濟周期已經開始發力。制造業PMI的榮枯線已經回歸到50以上,意味著實體經濟有回暖趨勢。
那么,新一輪的經濟回暖周期,仍然要靠基建,或者說房地產。“房住不炒”不代表不發展房地產業或者直接扼殺這個經濟支柱產業。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基建材料的旺盛需求,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
(玻璃鋼材水泥價格持續攀升,背后的原因耐人尋味)
所以,這是一個暖冬。“暖”是相對于去年或者以往,行情依然旺盛;“冬”則是一個大的趨勢背景,整體的需求會隨著天氣的轉冷和過年的因素逐漸減少。周期性的需求旺季,疊加玻璃制造的剛性產能特點,一定會出現一個價格維持高位、需求逐漸減少的大趨勢。
(各區域廠家當期庫存與往期相比,處于歷史低位)
沙河玻璃及原料依然進出受限,這意味著玻璃原片在市場上的總體供應量的不足。天然氣冬季價格和砂巖價格的持續攀升,當然意味著玻璃原片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沙河企業挺過去也許意味著又一個春天的到來,挺不過去,即便停產,也要把倉庫灌滿,守著一倉庫的玻璃,未來不能生產的日子也不會太過著急。
而對于下游玻璃加工企業來講,游戲規則已然發生變化。深加工行業的一個不正常的地方在于,這個行業從來還沒有虧損過。這就意味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是有問題的,是沒有出現過優勝劣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洗洗更健康,洗牌對于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要改變長期以來只要投入就會盈利的狀況,上游擠占下游將變成常態。就如同礦山、燃料等國家壟斷資源擠占下游玻璃原片制造廠家的情形是一樣的。畢竟,原片玻璃廠家已經早一步體會到了這種壓力和規則變化,而玻璃深加工廠也只是剛剛經歷這種被動的不利局面。
深加工行業一直以來還沒有出現過虧損的狀況,這是不利于玻璃深加工行業深度整合的。原片價格上漲帶來的結果,一定是幫助下游深加工廠家實現重新洗牌,這一點,就是未來玻璃行業游戲規則的變化。
所以,有實力的玻璃深加工企業,并不期望玻璃原片價格的大幅波動或者調整。特別是現階段,不希望原片價格過分上漲,但更不希望大幅下跌。因為,任何原片價格的大幅下跌,如果傳導到終端,一定是成品玻璃的價格還沒漲上去就被終端逼迫降價,那么原片價格下跌帶來的預期紅利就會消失殆盡,該賺的錢也賺不到了。
所以,游戲規則一變,打法就將出現調整,未來玻璃深加工企業要接受這一新的規則,并要在不斷適應中避免不被持續強勢的上游行情所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