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40分鐘生產一面墻,3天建好一層樓,“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這種新型建造方式在長沙已隨處可見。
裝配式建筑“建造”兩字的背后,實則是一場建筑業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
在近日舉行的國家優質工程獎總結表彰大會上,位于長沙高新區的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承建的“吉首市一中遷建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成為國內首個裝配式建筑獲此殊榮的項目。
作為傳統建筑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典范,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布局裝配式建筑領域,發揮自身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從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裝配式建筑究竟有何奇妙之處?記者近日前往湖南東方紅長沙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和施工現場一探究竟,以期解開傳統建筑企業轉型升級密碼。
鋼筋水泥的“奇妙旅行”
當我們對工廠生產線上的汽車司空見慣時,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家或許也將出現在生產線上?
“在這里,我們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一走進位于岳麓大道北側的產業基地,副廠長歐飛鶴就向記者介紹。
只見潔凈的車間里,沒有水泥沙土堆滿地的景象,一改傳統建房子時需要在工地上攪拌、預制、澆筑的工序,取而代之的是長長的工業化流水線。
在這個高度自動化的工廠里,可循環移動的機床忙碌不停,PC構件的支模、布筋、布料混凝土、振搗、養護和脫模均在機床上完成,少量工人在操作著機器,就像制造汽車零部件一樣。
經過自動化生產線,鋼筋、水泥被預制成陽臺、樓梯、墻壁等各類構件,房屋滲水問題被有效規避,而通過內置保溫材料,房屋的保溫隔音效果也更好了。
“用這些構件在工地上直接‘裝配’住宅,整體交付時間將比傳統模式減少一半左右。”歐飛鶴說。
當記者想用手觸碰墻體感受平整度時,發現每塊構件上還標有大家常見的“二維碼”。
原來,各個構件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信息,用手機掃一掃,就可得到其尺寸、安裝位置等精確到毫米的數據,這樣在吊裝環節中可確保安全準確高效。
裝配式建房安全、防滲漏嗎?記者提出心中的疑惑。
歐飛鶴答道,集團已建立一套嚴格建造標準,生產出來的構件需建設、施工、監理等多方確認合格,還可對質量進行提前把關。
“在構件生產過程中,各個構件都是預留了鋼筋連接處的,同時還預留了現澆混凝土的位置,相比于傳統建筑只用現澆混凝土,我們的裝配式建筑更為安全可靠。”歐飛鶴說。
“夾心餅干”的拼裝故事
“主體結構還在建設,內外裝飾就可以動工。”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這種穿插施工同步進行的方法,創造了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生公寓項目100天建15層的“東方紅”裝配式速度,為學院秋季開學如期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山河智能總部大樓項目現場,6層小高層正在施工中。作為省內最大規模的清水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環保是裝配式建筑的又一大亮點。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工地沒有渣土車和水泥攪拌車來來往往,取而代之的一輛輛吊車正將一塊塊已經預制完成的外墻吊到高層準備直接安裝。
和其他工地相比,施工現場的噪聲、粉塵都大幅降低,工地地面也非常干燥。“項目預制裝配率為50%,和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工期大大縮短。”該項目負責人介紹。
據悉,裝配式住宅的施工過程可實現節電節水,還可以有效減少揚塵和噪聲污染等施工擾民,對減少PM2.5的排放也大有好處。
不僅如此,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還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在吉首市率先走出一條“裝配式+精準扶貧”的新路子:用裝配式建筑打造“百年品質”扶貧安置房,讓當地居民實現了“身在新房,景如舊家”。
眼下,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致力于打通設計、生產、施工建筑業全流程產業鏈條,去年還成立甲級設計院——湖南東方紅建筑設計研究院,專注于裝配式建筑設計,從概念性規劃到預制構件工藝,從綠色建筑咨詢到BIM一體化設計,提供了全套解決方案、施工支持及運維管理服務。
長沙裝配式建筑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是長沙裝配式建筑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長沙目前擁有9家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7家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骨干企業發展到20余家,配套企業30多家,全市累計實施裝配式房屋建筑面積達1700萬平方米,年產能突破1200萬平方米,實現“兩個千萬”的突破,綜合實力已居全國前列。
從2018年開始,長沙市要求在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及內五區三環線以內區域,新供地的商品房項目全部采用裝配式技術進行建造,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原則上不低于50%。
“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對推動建筑業生產方式變革、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裝配式建筑是工廠替代工地、流水線替代現澆的建筑業建造方式重大變革,也是傳統建筑企業向綠色、環保、低碳轉型升級發展的重大契機。
據介紹,今年市住建局通過開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年”活動,除出臺裝配式建筑財政補貼細則外,還將鼓勵支持長沙縣、望城區、瀏陽市、寧鄉市推廣裝配式建筑,充分發揮“一聯盟一基地三中心”的技術支撐作用,力爭中心城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