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經過20年的奮斗,中國已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材生產大國,年生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貿易出口額則僅次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二位。這20年間,中國的石材行業基本上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長率,是我國GDP增長速度的2倍以上,我國石材產量超過了1500萬噸,石材總產值達1000億元,中國的石材進出口額達到了創記錄的9.47億美元。
福建是中國的石材生產和出口大省,以廈門為中心的閩南金三角,更是一個世界性的石材加工基地。這里有4000多家石材生產企業,石材產量和產值居全國首位。廈門市有近500家貿易公司從事石材進出口業務,廈門港的石材進出口占中國石材進出口總值的2/3以上。
中國石材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正以勢不可擋之勢迅猛發展著。但是,形勢一片大好之下,中國石材業的警鐘也已經敲響。這幾年,由于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無序的市場競爭,導致中國的石材價格在近幾年內連續下降,跌破了歐盟所認為的合理價格水平。
閩南地區分布著大大小小15000多家采石廠,4000多家石材加工廠,原本很好做的石材出口貿易,近幾年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石材需求國的進口商直接飛往廈門及其周邊地區,親自前往各大大小小的石材加工廠,直接與他們砍價殺價,而往往他們也能拿下非常低的價格滿載而歸。據業內人士透露:日本對中國的墓碑石有巨大的需求,墓碑石過去每立方米價格是3萬———4萬元人民幣,現在只有2萬元左右了。石板材(3503#)原來每立方米價格可以達到40美元,現在還不到10美元,下降了4倍。其他石材配套產品也跟著大幅下跌。石材生產者相互壓價,樂壞了國外石材商,苦壞了我們的整個石材行業。
據業內人士說,在閩南地區,大多從事石材開采的企業是這么辦起來的:幾家人湊幾千塊錢,買一臺圓盤機,就可以做石材加工了,無須什么大的成本,也無須什么技術條件,只要愿吃灰塵,愿挨噪音,就可以賺錢發財。作坊式的石材加工廠沿街而開,一家挨著一家,由此產生的便是看誰比誰的價格低。先姑且不論資源的無序開采和粗加工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和后患,單就價格跳水,就又應驗了有人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國際市場的競爭誰怕誰?怕的是我們自己打倒自己。
另外一個引起企業家和專家們憂心忡忡的問題是,伴隨著無節制、毀滅性的胡亂開采,我國部分優秀的石材資源已經接近枯竭。石材是一種資源,但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的石材資源儲量是世界第一,石材原料的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如果不改變胡亂開采這一狀況,最后在競爭中輸掉的豈只是價格?企業家們說,價格跳水讓石頭砸了我們自己的腳,忍一忍可能也就過去了,可資源的浪費與消逝卻是我們心頭永遠的傷,不觸也痛。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石材委員會會長嚴克明呼吁:趕快給盲目開采者潑潑冷水,趕快給中國石材企業正確定位,因勢利導,合理發展,使產業規模化、科技化,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廈門萬里石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精沛建議,進一步下調國家在石材荒料的進口關稅。我國現行石材及制品的綜合稅率為21.6%,而日本僅為5%左右,美國也只有5%-6%,歐盟在8%-15%之間,由此可見,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稅率差距甚大。有關人士認為,石材是不可再生資源,從生態與環保和資源的保護利用等綜合因素來考慮,原料進口應當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