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測,發現關上門后明顯有縫;伸手試試,一只手順利“通過”;拿尺子一量,居然足足差了3厘米……
經過近一個月的等待,自家裝修終于順利完成裝門的環節后,近日,北京市海淀區清河的消費者沈濤心里沒有一絲的欣慰,而是一股腦的憤怒、失望和煩惱。
這一切,皆因裝好的根本無法和地板、地磚實現“無縫對接”,而是留下了一個近3厘米的大縫隙,自己的手能輕輕松松伸進去。更不說安裝過程中,木門上面差不多已經“傷痕累累”,出現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坑。
“太坑人了,要是送來就這樣,應該不讓裝直接退了。”更讓沈濤感到氣憤的是,和自己一同“下單”的網友,幾乎都出現了相同的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裝修質量的提升,木門已經漸漸從裝修的“配角”上升為“主角”,但行業的高速發展背后,也帶來了質量良莠不齊、安裝不規范等問題。
期盼標準規范
一般品牌的木門800元至1000元,知名品牌的木門價格卻在1700元至2000元。從裝修伊始,巨大的價格差距和不下百余個品牌的選擇,就讓沈濤很傷腦筋。
記者了解到,就在北京市通州區、大興區等木門生產制造相對集中的地方,就集結了近千家大大小小的木門廠家。無論是在北京著名的十里河建材一條街,還是居然之家、集美家居等知名建材超市,木門的價格相差之大、品牌之多,確實讓人眼花繚亂。
“我國木門最近5年每年都在以25%~30%的速度在增長,預計未來5年的平均增幅也將達到20%,最近8年的發展速度非常明顯。”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永林對記者說。
據悉,目前木門產品主要執行的產品標準為兩個行業標準JG/T122-2000《建筑木門木窗》和WB/T1024-2006《木質門》。就在今年年初,中國消費者協會按照第一個行業標準,發布了一份針對21家企業生產的21個木質門進行的比較試驗結果,其中部門品牌被判定為“不達標”的“浸漬剝離”指標,一度引發了關于木門標準的廣泛爭論。
作為標準《木質門》第一起草人的王學林表示,《木質門》行業標準從2006年出臺至今5年的時間里,印刷了4版,幾乎每年都要出一版,發行量和普及度都很高,但該行業標準屬于推薦性,并沒有過多的強制性條款(只要環保等重要指標方面才強制要求,如規定了甲醛的限量指標),對木門的質量規范作用不大,有必要升級為國家標準或包含更多強制條款的行業新標準。
“對于木門來說,標準最主要的是規定其環保、外觀和力學等方面的指標,而對于尺寸等,并無也不需要進行硬性規定。”國家家具及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董京苑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木門的產品質量標準相對還較規范,對環保、力學等核心指標都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