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讓人們對抗菌建材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許,如果使用的建材產品就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繁衍,那么將會為人類健康開啟一道保護屏。我國的抗菌建材是否可以實現這一愿望呢?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綠色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冀志江在近日做客《中國建材報》社直播間時,就疫情過后抗菌建材的機遇和展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現代抗菌材料的實用化始于防微生物纖維制品。據冀志江介紹,抗菌建材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為日本。目前日本的抗菌產業包括建材、紡織品和塑料等,從事無機抗菌劑生產廠家已達100家。此外,日本還建立了成熟的標準體系——工業標準《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試驗方法·抗菌效果》(JISZ2801-2010)和《霉菌抵抗性試驗方法》(JISZ2911-1992,2018年進行了修訂)。
“除日本外,美國也在積極研發,研發工作主要集中在銀或銀的化合物膠體方面,目前已經有十幾家公司在生產載銀抗菌劑。”冀志江表示,國際上抗菌制品從生活用品到建材都非常全面,特別是西方國家有機抗菌劑產品非常豐富,主營建材市場,如涂料等。
“在我國,抗菌產業發展存在不穩定性。”冀志江告訴《中國建材報》記者,“20世紀90年代,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開始對抗菌建材進行研究,推出了從無機抗菌劑到多種抗菌功能建材,如抗菌涂料、抗菌塑料管材、抗菌壁紙、抗菌天花板、抗菌木地板、抗菌陶瓷等。此外,2002年,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制訂了我國第一個抗菌建材行業標準《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標準。自此,抗菌建筑陶瓷開始發展。”
冀志江強調:“我國抗菌產業從2003年SARS后出現了階段性發展高潮,但是后繼市場并不活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抗菌建材發展是否會迎來發展機遇呢?冀志江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認為,此次疫情后,首先,高性能抗菌劑需求會比較旺盛,例如玻璃體載銀型,可以用在建筑陶瓷和日用瓷。其次,對抗菌劑的需求會出現多元化,例如應用到塑料制品中的抗菌材料。再次,消費者對抗菌建材的性價比要求會提高。最后,隨著綠色化要求,有機型抗菌劑用在建材中,生物安全性要求提升,部分有機抗菌劑的應用會受到限制。因此抗病毒產品的研發會開始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