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6月8日,遠大中國(02789-HK)將位于四川成都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的一個廠房賣給光韻達(300227-CN),套現人民幣3,000萬用于補充營運資金。
那么,遠大中國作為我國建筑幕墻行業頭部企業,遠大中國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何不惜變賣資產以補充現金流呢?
業績呈現遞減態勢,市場份額被蠶食
用上市便“巔峰”或“最輝煌”來的形容遠大中國,一點都不為過。2011年5月17日,遠大中國以全球第二大及中國最大的幕墻制造商的身份,在港交所主板市場掛牌上市交易,一時風光無兩。但是,上市后的第二年,即2012年,在全球經濟負重前行、歐債危機加劇、新經濟體增速放緩及商業房地增速趨于收斂的形勢下,經歷瘋狂擴張的遠大中國經營性風險開始暴露,歸屬股東凈利潤首度出現負增長。
隨后不久,遠大中國實行快速收縮戰略發展,一是對訂單進行嚴格篩選,不賺錢的項目寧愿放棄不做;二是通過精減人員來壓縮成本及費用;三是有選擇性地加強信用,以及將幕墻業務向利潤率較好的東亞、澳洲及歐洲市場的開拓。
雖然海外市場業務擴張,推動海外市場收入占比的提升,但是行業景氣度低、成本端上升、競爭壓力大等外部因素加大,疊加海外子公司管理不盡人意。最終,利潤被居高不下的成本端,一點點被蠶食殆盡,甚至在2015年出現了1.92億元的虧損。
出現虧損后,遠大中國繼續加大“降本增效”的力度,再度進行精減人員來壓縮成本及費用,并提高管理效率及加大了應收賬款的催收,凈利潤終于實現扭虧為盈。截至2015年底,遠大中國員工總數為7,924名,較2012年員工總數的12,532名,銳減了近4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遠大中國發展策略趨于保守之際,行業競爭對手卻加大了內生外延的步伐,收入規模逐年遞增,逐步將遠大中國市場份額分食。截至2019年,遠大中國新承接工程總值約46.27億元,同比增長0.9%;營業收入為40.41億元,同比下滑12.45%,出現7年連降。與遠大中國同屬第一梯隊的江河集團(601886-CN),依托自身優勢,已經發展為新一代的幕墻龍頭,而且兩者距離越拉越遠。截至2019年底,單單建筑裝飾板塊就實現中標額約224億元,同比增長5.78%。其中幕墻系統訂單約133億元,同比增長20.24%。
除此之外,以金螳螂(002081-CN)、亞廈股份(002375-CN)及中國建筑(601668-CN)為代表的下屬幕墻子公司第二梯隊,及以振華幕墻、凱庭幕墻等第三梯隊都在分食增速有限的幕墻“蛋糕”。其中,亞廈股份近些增速比較快,有趕超遠大中國之勢。截至2019年底,亞廈股份幕墻裝飾工程業務收入為27.61億元,同比增長23.87%。
融資成本遞增,期末現金流吃緊
在收入連續下滑的期間內,遠大中國各項財務相關的風險都被進一步放大。如下圖所示,截至2016年至2019年底,遠大中國融資成本分別為8644.6萬元、2.33億元、6876.7萬元及1.42億元,約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1.18%、4.09%、1.49%及3.53%,2016-2019年融資成本年復合增長率為18.0%。由此可見,遠大中國融資成本趨于增長且波動較大。
此外,遠大中國資產負債率雖趨于下行態勢,但是依舊高于同業競爭對手,亟待進行優化。截至2019年底,遠大中國的資產負債率為71.35%,江河集團資產負債率為68.17%,亞廈股份資產負債率為61.77%。
營收下滑,凈利流入有限,融資成本居于高位,這也導致遠大中國現金流非常吃緊。截至2019年,遠大中國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5.59億元,同比下滑56.96%。
在此形勢下,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突降,及以燎原之勢向全球各地蔓延開來,疊加石油價格戰的爆發及邊緣政治升級,給幕墻行業產值、供應鏈及工程進度帶來不小的影響。截至2020年3月31日,江河集團幕墻業務中標額同比下滑27.74%至21.29億元;總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4%,歸屬股東凈利潤同比下滑80.72%;亞廈股份營業收入則同比下滑24.97%,歸屬股東凈利潤下降33.92%。
遠大中國雖未公布一季度相關的數據,但從一季度行業競爭對手業績表現來看,遠大中國一季度業績想逆市實現正增長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此一來,公司短期現金流勢必更加吃緊。因此,將利用率不高的廠房出售換取現金,補充短期現金流的同時,優化債務結構是不錯的抉擇。
尾語:
長遠來看,我國城市化尚未完成,建筑幕墻行業需求仍有增長空間,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城市及省會周邊中小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對幕墻的需求加大。此外,海外部分新型國家和地區的幕墻需求量也很大,比如說中東、東南亞、印度等。隨著市場需求釋放,幕墻行業前景依舊有增量空間。
在此背景下,遠大中國如何應對競爭對手日益趨緊的圍剿,將成為公司未來鳳凰涅槃重生的關鍵。對此,出售資產是飲鴆止渴,還是逆境之中的突圍之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