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6月18日的“大促”活動剛剛落下帷幕,在百花齊放的銷售品類中,各大智能門鎖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成績。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逐步走進人們的視線。作為“進門”的第一款智能家居產品和智能安防體系內重要的智能硬件產品,智能門鎖成為了智能家居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銷量連增三年,未來五年增速約20%以上
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智能家居這一概念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普及,各類智能門鎖產品也陸續出臺。相比于傳統門鎖,智能門鎖具備很多獨特的優勢。首先,智能門鎖具有便捷性。用戶無需攜帶鑰匙即可通過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靜脈識別等方式進行開鎖,個別門鎖還會有語音提示功能,易于老年人和兒童的操作理解。其次,智能門鎖的安全性較高。傳統機械門鎖的開鎖方式較為簡單,通過門外鉆孔的方式用鋼絲轉動把手就可以打開門。智能門鎖則通過防撬報警、試錯報警、防小黑盒、虛位密碼等高科技方式防止開鎖密碼泄露,保證用戶居家安全。第三,智能門鎖的互動性較高,用戶可以通過嵌入式處理器和智能監控來掌握人的來訪情況,很多先進的智能門鎖甚至可以為到訪的客人遠程開門。
不少廠商都已推出了旗下品牌的智能門鎖產品。日前,綠米聯創發布了一款Aqara智能攝像頭門鎖P100,集成了攝像頭和感應器,讓安防可以“看得見”;三星研創了高端智能鎖SHP-DR700系列,內置WI-FI模塊物聯網智能鎖,實現了智能手機與門鎖的連接,通過APP即可完成遠程解鎖;飛利浦則推出了智能鎖9300,這款鎖成為了飛利浦第一款可支持聯網功能的智能鎖產品,可與飛利普智能貓眼進行聯動,實現智慧“看家”。
近年來,在眾多企業紛紛入駐智能家居行業的背景下,我國智能門鎖行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監督管理局和全國制鎖行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智能鎖銷售規模達到350萬套,2017年則增至700萬套,2018年智能鎖銷售量在1000至1200萬套之間,2019年銷量接近1400萬套。“目前我國智能門鎖銷量應該在2000萬套左右,未來五年年均增速應該能夠保持在20%以上。但受疫情影響,2020年增速預計低于10%。”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余雪松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行業發展亟須突破瓶頸
盡管智能門鎖在未來會保持兩位數增長,但行業若要取得長足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首先,疫情的爆發讓很多企業的復工復產都按下了暫停鍵,智能門鎖行業及其上下游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冠疫情導致各行業停產停業,尤其是房屋裝修行業,這就使得2020年智能門鎖市場需求量有所下滑。”余雪松告訴記者。
其次,智能門鎖在門鎖市場上也面臨著市場滲透率不高的困境。余雪松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四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和普通門鎖相比,智能門鎖的銷售價格較高。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門鎖價格大約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高出了消費者的預期值;第二,我國房地產行業進入平穩期,因此對智能門鎖的需求穩中有降;第三,市場上的智能門鎖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很難讓消費者滿意;第四,消費者對于智能門鎖的安全性、可靠性認知度不高,接受意愿不強。
智能門鎖是保護用戶居家安全的重要產品,產品的安全性受到用戶的廣泛關注。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智能門鎖產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國民技術總監趙永剛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智能門鎖產品主要有四種潛在的安全風險。第一,智能門鎖產品存在物理強度的安全風險,包括門鎖本身的防火、防破拆、防腐蝕等物理結構安全;第二,智能門鎖存在抗靜電、抗電磁干擾等電磁特性的安全風險;第三,門鎖固件、關鍵數據、用戶鑒權信息、可信根等數據存在安全風險;第四,在聯網門鎖中,還在存設備偽造、網絡數據監聽、數據偽造、數據協議分析、服務器偽造、偽造請求攻擊、敏感數據挖取等安全風險。
那么,針對上述智能門鎖潛在的安全風險,企業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決這些潛在的安全性問題呢?趙永剛也在此給廣大企業支了招:“針對門鎖物理強度安全,廠商在產品選材、加工工業和結構安全設計上要多下功夫,找到成本和安全平衡點。針對門鎖電磁特性的安全風險,廠商在硬件電路設計上、電子器件的選型上要多關注抗靜電和抗電磁能力,同時也要注意門鎖控制邏輯的設計,避免系統進入異常狀態,造成門鎖異常開啟。”
針對目前廣大用戶最為關注的用戶信息等數據安全,趙永剛表示,廠商可使用安全芯片、安全MCU等具備硬件安全功能的載體進行門鎖關鍵信息的存儲。同時,還應對關鍵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提高數據的安全性。針對聯網門鎖的安全風險,廠商則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安全方案設計,從云、管、端多個層面進行系統性考慮。設備聯網和其他關鍵操作時要進行設備安全認證,聯網數據可采用過程密鑰和國民安全云系統級安全方案進行安全保護。
無接觸新技術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報告中提到,當前的新冠疫情預計將會對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持久性影響。為防控疫情,居家隔離成為不少人短期內生活的常態。作為居家安全的首道屏障,智能門鎖行業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格外關注。
疫情期間無接觸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會推動傳統門鎖向智能門鎖的轉變。據《廣州日報》報道,疫情期間,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的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這提示了我們家居環境中的清潔盲點也會帶來傳染風險,因此無接觸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疫情下的安全防控。與傳統的門鎖相比,智能門鎖多采用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等無需接觸的新技術,大大減少了細菌或病毒通過手與門把手接觸而傳播的幾率。
“目前智能門鎖在社區內的主要應用形式是人臉識別。人臉識別只要在有特定光源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圖像采集和圖像識別,人與設備無需進行直接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衛生問題和感染疾病的可能。因此,為了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不少家庭在疫情期間都會將傳統門鎖換成智能門鎖。疫情期間為了更好地保證小區居民的安全,很多小區也采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對出入人員進行管控。”北京某房地產公司從業者孫欣宇對記者說。孫欣宇還表示,當很多用戶習慣性使用智能門鎖后,消費慣性可能會使他們一直使用這種產品。
相比于快消行業,智能門鎖是個“慢熱型”的行業,因此智能門鎖市場的發展注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階段我國智能門鎖的生產地域性較為明顯。余雪松表示,目前我國智能門鎖集群仍然主要分布在廣東的深圳、中山、佛山等地,浙江省的杭州、溫州、永康等地,兩大省級產業集群共計約占全行業的智能門鎖生產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目前我國智能門鎖的普及率較低,因此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趙永剛告訴記者,相對于傳統門鎖,我國智能門鎖的普及率不到10%,因此,未來智能門鎖市場存在數千萬套的增長空間,市場容量巨大。“智能門鎖作為智能家居產品中最火爆的單品,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2019年行業銷量達到了近1400萬套。B端市場較為活躍,在新型的公寓租賃市場、地產項目和門配市場,智能門鎖逐漸成為標配產品。C端市場為頭部廠商的必爭之地,競爭較為激烈。縱觀整個行業,智能門鎖普及率還處在較低水平,整個行業容量潛力巨大,存在極大的想象空間。”他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