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之下,建材市場消費水平驟然降至冰點。直至現在,建材市場仍是不溫不火,毫無復蘇之相?!皸l條大路通羅馬”,建材企業在困境之中開始找尋其它盈利方式。精裝修市場,成了渠道拓展熱點之一。不過,筆者在近日的采訪中發現,愿意涉足這個市場的建材企業并不多,不少企業對房產商押扣款項之事頗有微辭。
精裝修渠道,從理論上講是一個擴大銷售量的理想渠道。房產商建好樓體后,多會選擇團購某種建材產品,大規模集采使開發商可以較低價格引進產品,并解決了建材企業走量的需求,這可謂兩權其美的好事。但現實總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
部分不打算拓展精裝修渠道的建材企業表示,資金回籠難,是企業不愿碰精裝修市場的主要原因。
據一位始終堅持走市場路線的企業表示,拿下一個精裝修工程,可以一次輸出幾百套產品。量產情況下,該企業可以以團購價格獲得可觀利潤。但問題是,產品進入精裝房并完成裝修后卻很難拿到貨款。
貨款回籠難原因有二。第一,現房未銷售出去,房產商無更多資金支付大額建材產品貨款,房子銷售成果將房產商和建材商利潤共同捆綁,一損俱損。第二,房產商多會扣下一貨款作為產品售后押金,若某件產品出現問題,房產商定然不會為承擔售后責任。
經營企業的人都知道,資金是企業健康發展的血液。如此巨額的貨款在很長時間內僅是賬面盈利,對建材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不利。因此,部分建材企業不愿打入精裝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