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光伏組件生產“受制于玻璃”業界抱怨“產能置換”導致供需失衡
光伏業界承受光伏玻璃價格陡增而積攢的“滿腹牢騷”,正因一紙有關“產能置換方可新建光伏玻璃項目”的說明性文件,而得到集中宣泄。根據工信部10月26日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72號建議的答復》,光伏玻璃仍被認定為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必須實施產能置換,根據不同項目情況開展減量或等量置換。即只有在淘汰舊玻璃產能的情況下,才能上馬新產能。而對此,光伏業界則認為,產能不足導致的“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正是光伏玻璃價格陡增的核心原因。還不只是價格陡增,日前,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秘書長史利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直言:“近期已有部分光伏組件廠商因買不到光伏玻璃停產”。
相對于光伏產業鏈多環節,尤其是組件“受制于玻璃”的窘境,PVinfolink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3.2mm鍍膜玻璃從年初的23元已上漲至目前的35元~40元,累計價格漲幅已達到了52%~74%。與此同時,被業界譽為光伏玻璃行業“雙寡頭”的福萊特和信義光能也迎來股價暴漲。以福萊特為例,公司股價從9月上旬的20元/股左右,一路攀升至近期高點(10月14日)的41.8元/每股,實現逾100%的增長,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光伏發展被寄予厚望
不只是光伏玻璃,一段時間以來,A股光伏板塊都一直處在上升通道。《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主要取決于兩個原因。首先,多年來光伏發電成本的快速下降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各界普遍認為,在部分地區實現低價(發電成本低于火電)未來可期。
在此基礎上,我國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通過節能減排等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在這一目標驅使下,作為發展勢頭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以及我國最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中國光伏大概率將被委以重任,具體體現在有關光伏的“十四五”規劃可能超出預期,以致于有專家預測,“十四五”期間國內光伏平均年新增裝機約為60GW-70GW。而這一數字顯著高于我國2017年創出的歷史最大新增光伏裝機——53.06GW。
但也正因光伏發電處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平價進程中,光伏發電需求端對產業鏈各環節價格的波動格外敏感。此番“光伏玻璃價格陡增,引發的各方激烈反應”,就是光伏發電“價格敏感性”的表征之一。
“受制于玻璃”被歸咎于供需失衡
《證券日報》記者整理多方采訪獲取的數據顯示,光伏組件價格從2008年的27元/瓦水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約1.7元/瓦-1.8元/瓦。而相較光伏組件價格高達94%的巨量降幅,光伏玻璃占組件成本卻由最低時的1%,提升到了當下的18%(雙玻組件)。
某券商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確認,“一方面,光伏玻璃這輪漲價,從此前(7月份)約占組件成本12%左右,快速上漲到了現在18%的水平,幅度很大;另一方面,光伏玻璃短缺的局面短期內難以化解。”
“這確實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上述分析師認為,“國內2020年納入補貼的25.96GW競價項目有望于四季度加速開啟項目建設,這導致下游裝機需求正旺,帶動組件等需求激增。但現在,面對已經鎖定價格的訂單,組件廠商就算甘愿‘虧本’,光伏玻璃還是‘一片難求’。而組件廠商的窘境,還會殃及下游電站投資等環節。”
當然,“光伏玻璃成本占比高企”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光伏玻璃價格上漲。近年來,一種雙面組件主要憑借著發電量增益(降低度電成本、提升電站投資回報率),迅速躥紅業界。而伴隨著雙面組件(主要因其中部分雙面雙玻組件對玻璃需求翻倍)行業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光伏組件對光伏玻璃的需求亦日漸增大。智匯光伏創始人王淑娟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以來,雙面雙玻組件應用比例提高,已接近40%。但雙面雙玻組件的暢銷并不是光伏玻璃價格陡增的直接推動力,業界仍普遍認為,“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才是光伏玻璃價格陡增的核心原因。
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光伏產能結構問題”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光伏玻璃因主要采用超白壓花工藝,故被稱為超白玻璃。由于超白玻璃要滿足光伏組件的特殊應用要求(透光、耐候等),所以在可見光透射比、耐高溫性、耐腐蝕性、抗沖擊性等方面,其都要顯著優于普通平板玻璃。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表示,“光伏玻璃的生產工藝難點主要體現在窯爐、壓延機、退火爐等設備的性能與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把控,這是造成行業‘良品率’差異的最主要原因。”
“光伏玻璃2013年才開始逐漸實現國產替代。”該人士介紹,“良品率就是目前主要廠商們通過工藝積累形成的核心壁壘之一。而良品率直接影響毛利率。比如,主要廠商的生產成本比二三線企業低約20%到30%,毛利率相較其他競爭對手高出15%-20%,而當龍頭毛利率降至30%以下時,行業內眾多小廠商便無法實現盈利。”除了“良品率”外,玻璃產能新建、擴張也是一項天然的壁壘。上述不能具名的某券商首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從規劃產線建設到窯爐點火后穩定生產一般需要兩年到兩年半時間,且點火后即需進行連續生產,停復產周期長。可以說,玻璃供給呈現剛性。”
“因為良品率,本來就很少有玻璃廠商具備實力轉型生產光伏玻璃。”在上述光伏行業人士看來,“加之玻璃行業擴產周期長、停產成本高,特別是光伏玻璃被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必須實施產能置換),抑制了其他資本涉足光伏玻璃生產的熱情,也就打破了供需平衡,催生了‘寡頭’。”
事實上,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包括福萊特、信義光能,以及亞瑪頓、南玻A等目前都已躋身光伏玻璃賽道,并且相繼宣布了擴產規劃。但即便如此,業界普遍認為,“超白玻璃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制約光伏組件產量”的局面仍很難短期扭轉。一方面,今年1月份工信部發布《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回答》,將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等工業玻璃原片)項目均列入需要進行產能置換的類別。
另一方面,根據國盛證券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2020年至2021年,光伏玻璃將保持供需緊張的格局。2022開始,隨著信義光能、福萊特產能陸續投放,供給緊張格局才有望緩解。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秘書長呂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光伏產能結構問題,2025年全年新增裝機有可能突破300GW,2025年底全球組件產能有可能超過400GW,供應鏈安全尤其重要,原輔材料和設備供應鏈均要協同起來,不能有短板。光伏用的超白玻璃應該與普通建材玻璃區分出來,作為光伏產業的輔材鼓勵發展。”
產能置換政策掣肘下,多家光伏企業因玻璃短缺停產
古希臘神話中,阿喀琉斯是希臘聯軍中最強大的英雄,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但阿波羅射向阿喀琉斯腳裸的一只箭,卻使這位希臘勇士頃刻倒下。原來,強大的英雄,最薄弱的命門是腳踝!在當下的能源轉型大勢中,光伏行業成為了蓬勃向前的開路先鋒,正將一步步擔負起主力能源的重任,成為我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生力軍!但誰都沒想到的是,光伏玻璃,卻意外成為了我國光伏行業奔向前方的“阿格硫斯之踵”。
從今年七月份開始,光伏玻璃開始大幅度漲價,截至目前漲幅已超過50%。現如今,玻璃供應量缺口還在不斷擴大,由此開始出現二三線光伏組件企業停產、一線組件企業減產現象。有預測顯示,今年因玻璃供應不足導致的組件生產缺口或將高達10GW。但是,在另一邊,相關部門對玻璃產業政策的“一刀切”還在繼續,短時間看不到立刻解決的希望,光伏玻璃產能提速被迫剎車。光伏大踏步走向平價時代,意外遭遇的難言的“玻璃劫”,值得行業上下警醒。
玻璃之殤:漲價、失速、停產
光伏行業在2020年逆市火熱,下半年搶裝潮建設如火如荼。而此時,光伏行業必須要面對一個事實:光伏玻璃開始悄然漲價,并不斷走高。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份,3.2mm光伏玻璃的均價為24元/平米左右;到了雙節前后,價格上漲到37元/平米。根據PVInfolink發布的最新光伏供應鏈價格統計,目前,3.2mm玻璃價格最高價格逼近50元/平米,價格翻番。更有內部消息,近期玻璃價格將再度上調30%。光伏玻璃在價格跳漲之外,產能缺口更是不斷擴大。根據專業機構的測算,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需求超過440萬噸,而目前國內的有效產能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并且,隨著光伏搶裝潮的持續,光伏玻璃的缺口將在未來的11月、12月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別約658、870、1016萬噸,每年有著近200萬噸的增量空間。而2020年光伏玻璃產能的年實際增長量,僅為73萬噸左右,缺口顯而易見。對于產業聯動緊密的光伏產業而言,光伏玻璃價格大漲,使得光伏組件企業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生產成本,且出貨周期被拉長;光伏玻璃缺口的不斷擴大,更是直打亂了組件企業的生產節奏,甚至逼停產線。這一切,嚴重波及到組件訂單的準時交付。“現在不僅是漲價問題,而是買到買不到的問題。沒有光伏玻璃的有效供應,企業已經部分停產,訂單也難以交付到客戶手中!”一家光伏組件企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憂心忡忡地表示。
光伏玻璃漲價和供應缺口,造成了整個光伏行業的上下游失衡。以主要的玻璃生產企業福萊特為例,三季度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超預期提升至45%以上。而主要的光伏組件企業毛利率則不甚理想,多家光伏企業三季度毛利率出現下降。按照這個勢頭下去,光伏玻璃企業四季度會進一步暴利化,上游組件企業的利潤空間則會被繼續壓縮。
政策制定:需調研、需思量
光伏玻璃的工藝技術和門檻高,新上產能的周期也比組件等環節更長。這樣的時間差,讓光伏玻璃產品供應問題在今年的光伏爆發年凸顯。而光伏玻璃行業在擴產政策上遭遇的“緊箍咒”,使得提速增產異常艱難,這成為了難以邁過去的一道坎。目前,我國玻璃產業整體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尤其是普通建筑玻璃,產能過剩已久。因此,工信部在今年年初便發出了《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的征求意見函,旨在用產能置換來合理控制玻璃產能。
根據工信部的意見函,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等工業玻璃原片)項目。確有必要新建的,必須實施減量或等量置換,制定產能置換方案。然而,光伏玻璃并不是產能過剩的普通玻璃,而是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屬性的新型玻璃產業。作為光伏組件重要的配套產業,光伏玻璃一直以來也為我國新能源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中國光伏產業領導著全球市場,在硅料、硅片、組件等環節均擁有絕對的實力與市場占有率;我國的光伏玻璃也占據著全球90%的產能,成為我國光伏產業超強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光伏裝機和光伏產品出口屢創新高的需求下,我國目前的光伏玻璃產能不但沒有過剩,還需加速補缺口。
因此,將光伏玻璃簡單的歸類到普通玻璃范圍,并不科學。在產能置換政策下,光伏玻璃產能的提速將備受掣肘。面對市場需求與政策的雙重壓力,光伏企業與行業代表紛紛建言有關部門,建議將光伏玻璃進行單獨管理,以確保光伏產業的整體有序、健康發展。工信部做出回應,認為現有光伏玻璃產能可以滿足全球光伏產業市場需求,行業運行整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