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輕鋼結構是國內外應用和發展速度最快的新型結構。它廣泛用于各種工業,公共和住宅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建筑外形美觀,鋼材消耗少,成本低的優點。
此外,輕鋼結構還可以代替磚石或木結構,可回收利用,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但是,作為高科技和新技術的應用,它需要高素質的設計和施工人員,并且需要特殊的培訓。需要建立專門的生產線進行加工和生產,而且該結構的防腐和防火也需要特別處理。
國內常用的輕鋼結構承重系統包括:焊接門式鋼架結構系統,冷彎薄壁鋼結構系統,多層框架結構系統,薄壁折皺拱形屋頂系統。對于無吊車的工業和民用建筑,輕鋼結構的鋼材消耗通常為20-50kg/m2。這主要取決于結構形式,跨度,柱距和活荷載的大小。
預制裝配式輕鋼房屋建筑系統誕生于本世紀初。它主要用于車庫。它使用波紋鋼屋頂和墻面。在20年代,出現了定型化生產工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輕鋼房屋建設的快速發展主要用于戰場飛機庫的快速建設。戰后重建對工業廠房的大量需求,進一步推進了輕鋼房屋的發展。40年代出現門式剛架結構,60年代開始大量應用彩色壓型板,Z型檁條、保溫墻板和屋面板。目前,輕鋼結構已成為發達國家的主要建筑結構,例如,在英國新建的非住宅房屋建筑中,90%的單層房屋和60%的多層房屋采用輕鋼結構。
美國的低層非住宅房屋建設也以輕鋼房屋為主。1995年,單體面積15000平方米的單層和雙層建筑占金屬房屋的65%,新建總面積達到3500萬平方米,主要用于各種廠房、商業建筑、公共建筑、農業建筑等。美國輕鋼結構系統的主要形式是門式框架,在分析、設計理論和方法以及制造過程方面非常完善,并開發了多種專利產品。其特殊的設計軟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和繪圖。在制造上也實現了高度標準化、工廠化生產。
盡管歐洲建筑市場不景氣,但鋼結構建筑的數量卻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年產量超過700萬噸。80年代,冶金建設研究院等單位研究開發了整套輕鋼結構技術,以及H型鋼,檁條,墻梁,壓型板、夾芯板、保溫板等配套生產線。在90年代,國外輕鋼制造商將整個結構系統推向了國內市場,而國內輕鋼制造商和設計單位也開始大規模推廣輕鋼結構。
以上主要介紹了輕鋼結構建筑在我國的應用,更多輕鋼建筑內容,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