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今年以來,南安市著力構建實體經濟體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穩增長、調結構、增動能、優服務,工業經濟穩中向好,287個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年度投資262.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92.79%;有284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開工率達98.95%。
全力打造五大千億產業集群
走進南安德林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一排排的水暖衛浴制造設備依次排開,正在等候發貨,運往本地、省內和全國的水暖衛浴企業。“我們的水暖衛浴制造設備,已從最早主要面向本地市場,到如今廣泛地向省內外供貨。”德林公司董事長陳建團說。
機械裝備是南安支柱產業之一,目前,該市共有近700家機械裝備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7家。今年以來,南安裝備制造業有效克服疫情影響,以轉型為動力,充分釋放機械裝備發展潛力。統計顯示,今年,南安機械裝備產業已完成規模產值479.8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了“逆風飛揚”。
今年以來,南安全力打造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實施強鏈、建鏈、補鏈和延鏈戰略,以“龍頭企業牽頭+股份制合作+全產業鏈布局+智能制造和機器換工轉型”為方向,初步奠定了傳統、高新、現代服務業“三足鼎立”的現代產業格局。石材產業是全球最大的石材設計、生產、交易中心,石材產量占全球的40%、全國的70%,進出口量都占全國的60%;水暖廚衛產業是全國最大的水暖廚衛產業基地,7塊中國名牌產品獨占了4塊;在“智谷”“芯谷”雙輪驅動下,美的、綠色泛家居、三安高端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龍頭項目對接落地,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2016年的11.6億元增長到30.6億元,年均增長21.6%。
目前,南安市共有規模企業總數894家,億元企業410家,超10億元企業52家。2019年,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2600.1億元,比增8.0%,產值超億元企業481家;2020年以來,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2043.5億元,比增4.8%。疫情之下,石材陶瓷、機械裝備、塑料化工、日用輕工等重點產業規模產值均保持增長,分別達到12.1%、1.4%、7.3%、11.0%,分別完成規模產值677.7億元、479.8億元、190.6億元、292.6億元。
用足用好產業經濟五種模式
10月27日—28日,南安與上海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現場簽約共建產學研基地,在城市空間布局、人才培養、產業升級、醫療衛生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10月29日,南安與海爾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整合雙方技術、市場、金融等資源,共創共享共贏,攜手引領石材產業轉型升級。
一系列優勢資源的引入,離不開南安積極推行的“高校+政府+協會”的政校企深度融合發展模式,通過主動作為引項目、引人才,提升支柱產業科技創新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為扎實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南安用好用足“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園區發展模式、“載體+實體+杠桿+虛擬”平臺經濟模式、“政府+聯盟+企業”泛家居產業模式、“外力+內力”產業賦能模式和“高校+政府+協會”的政校企深度融合發展模式等產業經濟5種模式。其中,在“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園區發展模式方面,該市構建“1+3+N”(經濟開發區+智能泛家居產業園、機械光伏產業園、高端制造產業園+若干小微產業園)的園區布局,芯谷、高端裝備智造園、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等11個園區正加快建設;在“政府+聯盟+企業”泛家居產業模式方面,泛家居品牌已打響,目前會員企業1200多家,2019年泛家居類超億元企業達140家,泛家居產業年產值超1200億元;在“外力+內力”產業賦能模式方面,該市連續多年技改投資超百億元,擁有200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建成10個泉州市級“數字化車間”,實現機器換工17.6萬多人,年節約用工成本約140億元,年新增產值超1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