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價格戰、品牌戰以后,重慶企業逐步成熟,面對外地企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資金實力、廠房設備、工藝技術、人才資源、原輔材料,不得不成為重慶木門同行所面對的問題,作為裝飾建材行業中派生出來的新生領域,有待形成在產業上突破。
行業規模形成必將優勝劣汰
近幾年的迅速發展,重慶木門已達到300多家生產企業,在“星星”和“美心”兩家品牌企業帶動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擴大了重慶木門的產量。同時,通過行業展會、行業網站、行業媒體進行宣傳,吸引了外地同行對重慶的關注。業內人士反映:重慶在木材的采購渠道方面不如廣東、東北、四川等地,所以,生產原的廠家相對較少,目前主要是實木復合門和模壓門為主,以中低檔套裝門占領全國市場,與其它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生產經營模式,由于木門行業是先款后貨的訂單式生產發貨方式,刺激了各路人馬先后進入木門行業,都想搶奪這塊“蛋糕”。眾觀重慶木門企業規模反差較大,一些缺乏思想準備、盲目辦廠的企業先后敗下陣來,落得“人走設備賣”的狀態。作為新興行業,家具、裝飾行業以及木門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涉足,加劇了重慶木門行業的競爭,特別是新涉入企業缺乏對行業的調查,缺資金、缺廠房、缺設備、缺技術、缺人才,導致了行業企業的大換血。
擴充技術實力吸引人才回歸
為了提高產品檔次,重慶眾多木門企業擴大了生產實木復合門的份額,而且從廣東、東北請來高級技師培訓員工,提升技術工藝。像重慶“君冠”、“名風”、“迪雅”這些企業,雖然才成立一年多,但技術上發展速度很快,而且利用原材料和設備相結合,不斷推出新款式和新工藝,使眾多外地客戶到企業考察和訂貨。“君冠”總經理周倫談道:“雖然我們企業屬于后來者,但一定要居上,起點高。把廣東、東北、四川的木門優勢,匯集到企業里來。因此,近現年重慶木門的發展從網站、媒體、展會影響著全國木門行業,吸引著在全國的“西南籍人士”,這些有豐富經驗的木門專業人才,對管理和工藝有深刻的了解,重慶木門作為全國重要生產基地,吸引想“回歸”的“西南籍人士”。據了解,這些以四川、重慶、貴州為主的“西南籍人士”在外地奮斗多年,對家鄉的木門情況非常關注,通過電話方式多次了解重慶木門行業的現狀,并愿意在待遇相當的情況下“重操舊業”,為重慶木門壯大實力。
加強行交流達到資源整合
2006年3月9日,重慶市木門行業協會籌備,2007年3月17日協會成立至今,促進了行業交流。協會制定了內部管理制度,從2006年至今,赴成都、廣州、北京等地參觀考察,與重慶相關職能部門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與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保持長期聯系,加強了與行業和與政府之間的溝通。近兩年來,重慶木門企業之間加強交流的同時,不斷向外地企業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特別是外地企業的綜合管理,值得重慶同行借簽。現在,協會的木門生產企業已匯集70多家,配套專委會的配套廠商已匯集20家,外地木門品牌在渝的分公司和經銷商已召開座談會兩次,計劃在以后將成立商業專委會。眾多配套廠商對重慶市木門行業協會成立配套專委會,覺得協會給予了配套廠商的高度重視,讓配套廠商與木門企業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更多了。而外地在渝的品牌木門分公司和經銷商,與協會交流后,感覺行業協會不排外,并希望與同行加強合作,在重慶和外地市場發揮各自的作用。
提升品牌形象擴大對外宣傳
雖然“星星”和“美心”申報了中國名牌在行業中起著積極的帶頭作用,但是重慶木門的二三線品牌的形象仍需提高,如申報重慶名牌、重慶著名商標、專賣店形象設計、木門款型設計、企業整體形象設計等。很多企業的產品靠批量生產,全國經銷商來訂貨,多數屬于中低檔產品,處于發展期不注重企業形象,企業的利潤和附加值不高,很難在經銷商中留下深刻印象,在重慶木門行業中,產量成為行業關心的話題,品牌形象在行業中沒有受到重視。由于重慶木門行業品牌形象仍需提升,所以,在對外宣傳方面,缺乏長遠的規劃,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較重,僅靠產品宣傳冊和每年一次的展會來擴大自身在外的影響是完全不夠的。在本地電視和報刊以及全國電視及報刊,很難看到重慶木門的整體廣告和企業廣告,俗話說得好“酒好也怕巷子深”,重慶木門在提高產品檔次的同時,也要提高對外的廣告宣傳,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只有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共同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和含金量才會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