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建材市場監管,確保建材質量,是災后重建的迫切需要。8月1日起,常州工商局針對鋼材、水泥、建材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合同行為,開展為期4個月的監管。
工商部門將全面開展建材市場主體清查工作,嚴格審查供需雙方的經營資格,重點跟蹤審查向災區提供建材的生產、銷售企業和建材市場的主體資格,從源頭上規范交易行為,防止合同一方或雙方利用虛假資格簽訂無效合同。對“信用企業”,如存在故意違約行為,將撤銷其“信用企業”稱號。
為杜絕霸王條款,工商部門將在建材行業推廣使用《鋼材買賣合同示范文本》、《水泥買賣合同示范文本》、《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建材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并實施合同備案監管。對涉及災區恢復建設的加工承攬、建材銷售、建設工程等合同實施備案登記,建立跟蹤監督服務制度,督促雙方當事人按時、按約履行合同。工商部門還將嚴厲打擊以下七種合同欺詐行為:雙方惡意串通訂立虛假合同;雙方相互勾結利用合同提供假冒偽劣產品;虛構合同主體或標的物而影響合同履行;在合同中設置買方無法履行的格式條款;賣方故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合同;利用虛假廣告和信息誘騙買方簽訂合同騙取中介費和利用合同騙取運輸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