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5月26日,由甘肅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協會、甘肅省土木建筑學會主辦,以“裝配新時代·綠色筑未來”為主題的2021甘肅省裝配式建筑高峰論壇在甘肅蘭州召開。
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教處處長賀建強,甘肅省土木工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肅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協會會長馬靈會,甘肅省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建設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崇德在會上致辭。甘肅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協會副秘書長董小麗、甘肅省建設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躍軍分別主持會議。
賀建強在致辭中表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更是建筑業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發展裝配式建筑不僅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建筑現代化的需要,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縮短建設周期的需要,同時還可催生新的產業和相關的服務業。所以對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認識,要從節能降耗、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提高科技含量、保證質量安全和培養新產業等方面去定位和思考,用新的發展理念來管理建筑產業,用現代的建造方式來提高建筑水平。發展裝配式建筑既是技術問題又是管理問題,也是對整個建筑體系的一場革新,需要采用綜合的方法來推進。目前,裝配式建筑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是碳中和戰略將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委員會的數據表明,裝配式預制部件在建造、內裝修、后期使用等全壽命周期內的各個環節都可實現減碳,每平方米減碳約7.5%;二是國家和省級政策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達到30%,這給全省發展裝配式建筑帶來了很大的動力,激勵地方各級政府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近幾年來,甘肅省在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布局、項目試點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甘肅省建設廳大力推動下,發布實施了裝配式建筑相關的地方標準,省內高校院所和施工企業聯合研發了一批先進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建成了一批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和示范項目,切實發揮了示范引領和產業支撐作用。裝配式建筑發展也面臨挑戰。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場施工方式相比,每平方米造價相對較高,多數企業過度依賴政府扶持政策。在制度機制方面,預制部件和裝配式建筑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市場機制。裝配式的產業鏈被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分包和監理等不同利益主體分開導致了效率低下,裝配式的優勢并未充分發揮。同時,產業發展還缺乏裝配式建筑技術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賀建強強調,“十四五”期間,甘肅省要大力推動理論研究和經驗積累,不斷提升甘肅省裝配式建筑能力和水平。在充分論證和實踐的基礎上,走出一條甘肅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特色之路。
馬靈會在發言中提出,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及產業現代化在我國快速發展,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建筑業適應綠色發展的“新常態”。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走裝配式建筑道路正在成為建設行業突破自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目前,甘肅省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投入到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推進中,但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因此,需要通過各種平臺,大力開展裝配式建筑的技術交流,推廣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應用。協會舉辦本次論壇,正是為了推動加快甘肅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的發展,助推裝配式建筑的技術升級,提高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更好地為甘肅省建設行業發展作出貢獻。
會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工業化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產業化分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田春雨作了《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及發展應用形勢》的主題報告;蘭州理工大學防震減災研究所所長、土木工程減震隔震技術研發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負責人杜永峰作了《隔震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的報告;甘肅省建設設計咨詢集團建工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房彬作了《裝配式建筑的BIM技術正向設計及應用》的報告;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市燕通建筑構件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成傳作了《PC工廠持續盈利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同濟大學副教授、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副秘書長、上海市建設協會裝配式建筑示范工作評審專家趙勇作了《國標圖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連接節點構造(框架)20G310-3介紹》的報告。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建筑。這些都為建材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來自甘肅省建設主管部門、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建筑設計、施工、建材生產廠家的3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