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次貸危機及國內外政策調適的影響,08年以來,家居行業一直處于明晦難辨、起落無定的狀態。早些日子,石油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加上國外反傾銷、防貼牌等因素存在,導致企業的成本大幅上漲,出口屢屢受阻,一些中小型企業難以支撐,紛紛倒閉,剩下的企業大多也只是艱難度日;其后,國家出動四萬億元,兼以種種積極政策全力救市,行業漸歸回暖。然而這復蘇中的經濟,其實尚存大量的泡沫,家居行業依然在痛苦與快樂的邊緣徘徊。
行業動蕩觸發浮躁心理,競爭力度連攀新高
行業的動蕩不定,引發了企業浮躁心理的泛濫,也必然導致市場競爭無序性的進一步加劇。家居行業競爭的無序性是有其深刻根源的。中國家居產業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經過近10年的快速擴張,在短時間內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的發展道路。其中很多家居品牌是從模仿、抄襲開始,或從“洗腳上田”的小農經濟逐步演變過來,產品缺少內在的文化溯源。
許多品牌為尋求捷徑,沒有經過市場培育階段,就直接參與到市場競爭。在初期市場不健全的環境下,人人都很容易分得一杯羹;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尤其是危機到來之后,沒有根基的品牌劣勢逐步凸顯,采取惡性競爭手段也就成了當下維系企業生存的必然之路。
投資與獲利嚴重失衡,家居企業元氣大傷
惡性手段綜合表現為產能的過度擴張、市場需求比例失調以及先天的市場規則不完善等。現今,一些家居企業投資明顯過熱,產能擴張速度遠遠超過需求擴張的速度,具體表現為投資增長與消費增長的嚴重失衡。這種失衡往往會引起家居市場需求比例失調,使得產品供過于求,長此發展,企業倉庫的貨物將因銷售不出而堆積如山。一家企業若苦于無處售貨時,為求將損失減到最低,就只能以犧牲成本為代價,大幅降價,以換得消費者的青睞。而其他家居企業,眼見市場份額被搶,必然亦連忙效仿降價。
如此循環反復,家居市場將陷入惡性競爭而不能自救。家居企業也終將因不能承受一波一波的價格戰而元氣大傷。而競爭的凌亂無序,同時也使商家之間陷入水火不容的敵對狀態,他們煞費心思,噱頭百出,企盼以“價格戰”來抗衡對手的阻擊,任由下游拼命“殺價”,結果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以致讓消費者笑在眼里,商家苦在心里。
商家與消費者交戰,誰能笑到最后?
然而,在筆者看來,消費者的這種笑,也只是極為短暫的笑。當眾多企業因抵擋不過惡性競爭而宣告倒閉時,殘留下來的企業鰲頭將獨霸家居行業,缺少競爭對手的阻礙,他們將任意馳騁家居市場,自我標榜產品價格,將矛頭直指消費者的腰包,那時消費者也只能在嘆息中自哀錢包的消瘦。
實際上,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矛盾體,企業不可能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而達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消費者也不可能無限量地去考驗商家的最低承受能力。長久來看,雙方只有處于一個取與舍的平衡點時,方能成就最大化的雙贏。所有的企業若都能與消費者達到一種高度和諧的合作狀態,那么上游的動蕩就會漸歸平穩,惡性競爭也會失去其根植的理由。正常的、健康的家居市場,不僅消費者笑了,商家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