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從“馬路游擊隊”式的傳統裝修,到裝修公司或工長承包式的裝修隊,都以采用現場裝修施工的方式為主,容易導致裝修材料浪費、裝修質量難以保證、噪音影響鄰里關系、產生大量建筑垃圾等問題,而裝配式裝修的出現,使曾經的難題有了解決辦法。
與傳統裝修方式相比,裝配式裝修的特點是標準化、模塊化、精細化,由于統一批量施工,材料成本明顯降低,污染和浪費大大減少,環保材料通過扣裝組件,使用不含有甲醛等有害物的化學粘膠,通過全屋部品定制化生產、現場干法裝配,實現了現場無裁切,無噪音施工,從源頭減少建筑垃圾排放。據數據統計,100平方米房屋裝修可減少垃圾排放3噸至4噸,節省材料費20%,房屋裝修減重67%,節水100%,節約能耗70%,減少資源浪費同時還會提高抗震能力。根據碳排放量相關機構數據匡算,全屋裝配式裝修的碳排放量,預計至少比傳統裝修減少80%。
裝配式裝修逐步走進大眾視野的同時,還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近日,《中國建材報》記者聯合全聯房地產商會全裝修產業分會就裝配式內裝相關行業問題,對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設計研究院院長王煒進行專訪。
記者:您認為國內裝配式內裝修目前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
王煒:現階段國家相關引導政策已經出臺,國家、行業、地方相關標準已經紛紛出臺,國內裝修企業普遍開始關注和試水裝配式裝修,傳統裝修企業為代表的金螳螂、亞廈已開始布局裝修產能,并出現了一些裝配式裝修起家的企業,例如和能人居、開裝、品宅等,更有專注于集成廚衛的科逸、維石、惠達、鴻力等企業進入這個行業。
雖然基本的行業共識已經凝聚,但從裝配式裝修的技術發展角度上看,體系相對封閉,產品前瞻性不足,產業配套不健全,產品標準化、模塊化程度偏低,總體發展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并呈現野蠻生長的狀態,離大范圍推廣和普及還有一段距離。
記者:您認為當前裝配式裝修發展困局是什么?有哪些突出問題?
王煒:首先是客戶層面上的問題,現階段裝配式裝修與傳統裝修在客戶體驗方面的差距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次是發展方向的問題,一些裝配式裝修企業急于構筑產品壁壘,將著力點放在了裝飾層和結合層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筑門檻和閉合供應鏈,這樣阻礙了老百姓自發性的微改造,也進一步放大了客戶體驗的問題;再次是產業集成的問題,我國的裝配式裝修與裝配式結構的協同發展,是一個不被裝修行業所重視,甚至是主動忽視的問題。
同時還有政策導向問題,我國全裝修政策的出發點非常好,但是在與商品房調控政策結合后,在執行層面出現了全裝修低標準交付和高投入拆改的問題,違背了全裝修政策的初衷。針對不同性質的住房,能否有與之配套的全裝修交付標準,并且提高裝配式裝修技術的使用率,既是技術問題更是政策層面需要引導的。
記者:針對困局及問題,您認為應該怎樣解決?
王煒:結合上述4個問題,我借用一段電影臺詞談談我的思考,電影《一代宗師》里有句臺詞:“面子不能沾一點兒灰塵,流了血,里子得收著,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毀派滅門的大事”。
裝配式裝修也有自己的“里子”和“面子”,即基礎構造和裝飾系統。裝配式裝修是隨著裝配式建筑發展起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產業重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施工和裝修的界面被重新定義,大量基礎構造,包括二次結構墻、找平層、墊層等構造,從施工總包的范圍中釋放出來。然而如何將這部分內容通過工業化的手段生產安裝,正是裝配式裝修的重點和難點。所以裝配式裝修的發展需要先實現基礎構造的工業化,解決客戶感受、產業集成的問題,所謂“里子”穩了才能支撐“面子”。
記者:對于裝配式內裝的低技術高集成與高技術低集成,您怎么看?
王煒: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產業化分院副院長宋兵曾表示,低技術高集成實行模數協調,高要求對待部品和部品間統一的邊界條件、接口技術和幾何尺寸等內容,而沒有太多必要去要求高技術。很多高技術在建筑中組合以后,反而變成了一種低技術。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在我看來,技術的集成要適度、適用、適應,這種集成基于標準化、工業化的同時,更應該適應既有的產業基礎和客戶的多樣化選擇。有時候盲目過度集成會導致形成自我封閉的裝修體系,封閉意味著傳統的比較成熟的供應鏈比如瓷磚、壁紙、涂料都進不來,產業鏈無法打通,小業主的自主選擇被大大弱化。
我認為裝配式內裝的集成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基礎構造的高度集成,形成標準化產品;二是飾面系統的適度集成,滿足客戶個性化。所以,首先將基礎構造集成實現標準化輸入,借助現有行業成熟產業鏈,匹配飾面系統的多樣化,輸出更有利于滿足裝修工業化與客戶感受共同融合的裝配式內裝方案。
記者:目前行業內有哪些優秀的組織、機構或產業鏈企業?
王煒:之前已經說過很多企業了,有傳統裝修的龍頭企業,也有裝配式裝修領域的新貴,更有集中在一些部品領域的佼佼者。但值得欣喜的是在行業中已經有一部分企業,如中筑建科開始集中關注基礎構造。
我認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通過這些企業的努力帶動行業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也能給配套政策調整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記者:要實現裝配式內裝的良性快速發展,您有哪些意見與建議?
王煒:首先要做好基礎,裝飾裝修并不是目標,而是一種途徑和手段,我們通過政策和行業性的規范引導,引導更多的企業去關注基礎構造,把基礎構造做好,進一步促進裝配式裝修與裝配式結構的協同發展。
其次,要尋求更多的投資支持。在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三道紅線”以后,地產企業融資難度增大,國家投資偏向于高科技制造企業,裝配式裝修恰好符合這個投資方向,裝配式裝修要更好發展技術,來獲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
最后,在工業4.0的大背景下,大居住產業的工業化道路將以裝配式為主要路徑,未來裝配式內裝需要更多的科技融入和政策加持,以完成交付落地和規模化認可。面對新技術、新理念、新政策、新方向對傳統裝修行業發起的效率、體驗、成本之戰,裝配式內裝行業亟需應勢而起,乘風破浪。
2020年,在第四屆全裝修產業峰會暨內裝工業化發展論壇的“莫干論劍”環節上,與會嘉賓針對“內裝工業化的取舍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王煒作為代表表示:裝配式結構和構造是所有裝配式建筑的“里子”,必須把“里子”做好才有“面子”,才有可能實現更好的交付效益,因此就整個裝配式建筑和裝配式裝修兩者的相輔相成的協調發展來說,裝配式裝修尤其是內裝工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