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1月3日,黃岡召開全市“千人進千企”行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麻城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提名人選葉旭介紹麻城市“千人進千企”行動工作成效及舉措。葉旭說,“千人進千企”行動,麻城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市場主體,既高標準做好了“規定動作”,又大膽創新做好了“自選動作”。
破解難題,破解企業發展瓶頸
“千人進千企”專項行動,麻城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市“四大家”領導全員參與,對全市374家重點企業和項目建設進行包保服務,破解企業發展瓶頸。
市政府組織51家企業和項目參加銀企對接洽談會,華建石材、金蘭農業、中豚生態養殖等6家企業現場與工商銀行簽訂貸款授信協議,協議金額達5.52億元,農商行現場向萬博汽配發放貸款1000萬元,建設銀行與黃岡大別山電廠達成碳排放信貸合作意向,實現銀行、企業的“雙贏”。
葉旭說,十月份以來,該市先后舉辦2021年“就業幫扶行動”專場招聘會、“金秋招聘月”等活動,一特新能源、潤升電子、童河通訊等100多家企業,提供了4500多個崗位,促成2000多人達成就業意向,幫助企業緩解了“招工難”問題。
為解決企業“辦事難”問題,該市為56家重點企業掛牌護航,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項目,聚焦涉企服務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吃拿卡要、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開展常態化監督,聘任20名政務服務觀察員,定期召開政務服務“挑刺會”,新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全省縣市中率先推行行政審批服務“只說Yes不說No”公開承諾制。
同時,麻城在全市率先開展“拿地即拿證、拿地即開工、五證同拿”試點,已有湖北宏燊汽車零部件、萊納斯智能裝備、麻城市大恒汽車膜片科技有限公司等5個項目成功享受到試點紅利。
發展提速,多項指標位列全市首位
發布會上,葉旭對外公布一組數據:前三季度,麻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1.19億元,GDP總量繼續位居黃岡各縣市第1位,GDP增速由上半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3位。在三季度縣(市、區)季度經濟高質量發展“紅黑榜”考核中,麻城市排名全市第1,考核的6項指標中有3項排名全市第1,有2項指標排名全市第2;在黃岡反饋的22項主要經濟指標中,麻城市有13項指標位居黃岡第1,有2項位居黃岡第2。
截至目前,麻城市工業企業新入規18家,與2020年12月相比,凈增16家;商貿企業新入限37家,凈增10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新入庫135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68個,億元以上項目41個。新入規、新入限和新入庫項目個數均排名黃岡第一,“三入”工作成效顯著。
此外,在黃岡提級調度的15家重點企業中,麻城市2家企業在三季度就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產值(零售額)預期目標,7家企業產值(零售額)總量超過2020年全年產值(零售額)。7個重點投資項目和工業技改項目中,5個項目超額完成2021年投資計劃。
發展突圍,石材行業產值超158億元
葉旭表示,通過“千人進千企”專項行動,該市更加注重提升干部抓經濟工作的能力,完善抓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
葉旭說,通過深入走訪,該市實現了存量挖潛。在推進“千人進千企”行動中,該市要求市領導定期到包保服務企業調研走訪,市直部門堅持定期到企業現場辦公,黨員干部定期與包保企業對接,通過深入的走訪互動,全面準確的掌握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企業一起進行了產業鏈分析和行業發展特點分析,引導企業規范了經營管理和統計臺賬,消除了統計執法帶來的顧慮,實現了統計數據的“應統盡統、應報盡報”。
葉旭說,通過政策制定,該市實現了增量引入。在走訪企業過程中,準確掌握企業的需求,梳理制約該市石材、汽配、建筑建材等支柱產業發展突出瓶頸問題。研究制定推動現代農業、裝備制造業、交通物流業、建筑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產業支持政策。
特別是在推進石材產業鏈建設方面,該市從礦山開采、石材加工、交通運輸、平臺貿易、綜合利用等方面找出癥結,以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為重點,研究出臺了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若干政策措施,構建了支持石材產業發展“1+1+N”政策體系,獲得了市場主體的積極響應。
數據顯示,1—9月份,麻城市石材行業實現產值158.9億元,實現稅收6.93億元,產值和稅收均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