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洛陽玻璃在1971年建成我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產線,2015年通過資產重組,進入信息顯示玻璃領域,并在2018年再次重組進軍光伏玻璃業務。公司被定位為凱盛集團“3+1”戰略中的新能源材料平臺,目前已置出其他無關業務;洛陽玻璃在積極推動光伏玻璃產能擴張的同時,還受托管理凱盛集團持有的碲化鎘及銅銦鎵硒薄膜電池資產。
光伏玻璃需求有望長期向好,2022年價格或以穩為主。伴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光伏玻璃需求將依托光伏產業發展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同時雙玻組件的滲透率提升進一步促進了光伏玻璃的需求增長。我們測算2022-2025年,光伏玻璃需求有望維持年均20%左右增長。隨著產能政策松綁,在未來廣闊需求空間的吸引下,行業供給快速釋放,2021底在產產能4.1萬t/d,同增37%;2022年5月底在產產能升至5.6萬t/d,較年初增37%。綜合供需情況,我們判斷光伏玻璃價格整體將在一定區間內震蕩運行。
薄膜電池有望借BIPV東風逐步放量。薄膜電池主流方向包括碲化鎘和銅銦鎵硒電池,與晶硅太陽能組件相比,理論轉化效率更高,不過量產轉化效率稍遜一籌。在目前主流的應用場景下,尚不具備競爭優勢。但是憑借其自身獨有的優勢,或可實現在某些特定場景下的突圍,我們認為BIPV將會為薄膜電池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未來薄膜電池的“主戰場”將主要在公共設施和商業建筑領域的外立面。我們測算到2030年全國薄膜電池累計裝機空間在38GW左右。
產能加速擴張,薄膜、光熱打開成長空間。公司光伏玻璃產能擴張速度明顯加快,由于基數較低,盈利彈性或更大。2021年底公司產能1900t/d,預計2022年底為4400t/d、2023年底為10400t/d。我們認為頭部企業的成本優勢來自兩個方面:1、原燃材料集采和資源獲取優勢;2、窯爐大型化以及單個生產基地擴張帶來的生產規模優勢。依托凱盛集團,公司原燃材料采購本就具備優勢。隨著公司大窯爐產能的持續投放和單個生產基地擴張,有望進一步發揮規模效應。公司主攻薄型玻璃,亦符合“雙玻”趨勢。光熱玻璃的突破以及托管集團薄膜電池資產,打開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