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時代周報文/記者:趙佳琪
初春的北京微涼。在北三環藍景麗家沃倫會客廳里,車曉娜身著黑綠相間小風衣,步履颯爽,神采奕奕。
創建沃倫門窗品牌是在2012年。當時她和丈夫,以節能系統門窗介入市場。截至2022年,沃倫門窗從區域品牌拓展為全國性品牌,已在全國百余座城市設有品牌旗艦店,店面數量從十幾家擴大至近400家,同時在北京房山、山東臨朐、廣東佛山建有85000平米標準化生產倉儲基地。
剛入行的車曉娜,對于門窗行業,更多的還是陌生,“那個時候,門窗沒有所謂的‘品牌’。”十年間,她親歷了門窗行業從野蠻生長到逐漸標準化、規模化,也見證這個傳統制造業,煥發出新活力。
“為什么門窗非要是黑白灰色?好像大家都有規定一樣,不約而同地賦予這個行業制式的外觀標準。”
車曉娜是典型的雙魚座,浪漫、感性且愛幻想的特質在她身上均有體現。在車曉娜看來,紅色和綠色是中國人長久以來對于美觀的外表最直接的體現,“就像有蒂芙尼藍,愛馬仕橙一樣,門窗也可以有沃倫的‘紅+綠’。
2021年,車曉娜帶領團隊,在品牌VI、SI的標準上進行了大膽的革新,顏色采用了大面積的紅+綠。新形象在7月廣州展博會上首發亮相,便引起了行業不小的波動。“既然萬物都可以潮流,為什么門窗不可以潮流呢?”車曉娜語速緩慢卻堅定有力地向《時代周報》記者說。”
時代周報:你是感性的人還是理性的人?
車曉娜:一半一半,感性和理性都會存在。
女性管理者的“感性”傳遞出的是感染力,大家相互之間傳遞信心,這種感性還體現在于能溝通、會溝通、懂溝通,怎樣才能站在員工的角度,給出他們需要的支持。不過,理性地講,在工作的具體流程和結果上,是要做到“說一不二”的。
總體而言,企業經營這件事情,過程是感性和理性的交叉,但是結果不能靠感性,因為背后是多少員工全家的重托,所以靠感性去傳遞信心,靠理性去創造價值。
時代周報:你的女性特質在商業領域里如何體現?為什么推出國潮雙色形象、網紅工廠的概念?如何理解自己在工作狀態中的同”與“不同”?
車曉娜:從女性的角度出發,我認為門窗的深層意義在于“守護”,守護自己、家人的私密空間和安靜的生活,門窗可以讓家變得有溫度。
由于窗戶是鋁材制作而成,這個行業的特定印象好像是冰冷、工業化的。但從女性的角度出發,我認為門窗的深層意義在于“守護”,守護自己、家人的私密空間和安靜的生活,門窗可以讓家變得有溫度。“沃倫”即德語里的WARREN,就是守護者的意思。
對于沃倫門窗的成長而言,產品是根本,但是品牌是靈魂。除在門窗產品的性能發力外,我還很注意顏值。我們“紅與綠”國潮風SI標準門店形象,和市面上常見的店面配色都不太一樣。我希望我們的品牌在消費者眼中能突出、明確,且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國潮系列產品的發布,是在同質化的行業中尋找了差異化。
時代周報:作為女性企業家,你一路走來的心得是怎樣的?
車曉娜:團隊很重要。
首先,我和他們總是能夠玩在一起,他們也會自發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第二,同理心,站在員工的立場想問題,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第三,共同成長,我在公司的作用就如同女性之于家庭的作用,需要處理工作中的“瑣碎”,并且樂在其中。
從直營到招商,從區域到全國
時代周報:在你的從業經歷中,你經歷過些變革?這些變革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車曉娜:第一次變革是2012年以前,當時我剛進入門窗行業,做代理鋁材的生意,然后發現做生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可以和很多客戶、行業前輩交流。我的“商業思維”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建立的。
第二次變革是2016年底,我們從直營模式變為招商模式,從北京往全國擴張,沃倫也從區域品牌變成了全國性品牌。其實最初我們在運營沃倫時,只是為了家庭生活能更好一些。但2014年、2015年,常有人慕名打電話要代理沃倫,從那時,我們才真正把沃倫當成一份事業來看待,所以有了擴大規模的想法,選擇一條更具有挑戰和不確定性的路。2016年底舉辦的招商大會反饋很好,約有80個經銷商和我們簽訂了合約。此后,我們的落店量開始不斷翻倍增長。
同一時期我確定了沃倫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提出了三年規劃、五年規劃等。要說這個過程對我的影響,那就是我加強了解決困難的能力。只要有了清晰的目標,并嚴格制定方案,一直朝著目標前行,驚喜一定會出現。
門窗行業仍需教育消費市場
時代周報:門窗行業有怎樣的商業特點?作為企業家,你認為自己獨特的解讀視角是什么?
車曉娜:門窗行業目前仍需“教育”消費市場,消費者仍需要對系統門窗有更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門窗并不是簡單的“開和關”,內在有很多專業問題,比如什么是好的系統門窗?為什么沃倫要用6060-T6的鋁合金型材?T6與T5(6063-T5型材)之間有怎樣的差別?這些差別會導致門窗在性能上又有何不同?消費者在成長的同時,也會引領我們成長。
10年前的門窗行業,還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大多是散兵游勇,沒有頭部品牌,且行業集中度較低。現在門窗行業已經有了一批值得信賴的品牌,行業整體規模在擴大,產品更加精細化,能滿足各種需求,技術方面也在不斷提升。
目前,門窗行業在建材行業內部已經得到了相當大的重視。很多人說門窗行業是家居建材圈里最后的藍海。這是消費升級之后的正常產物,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的生活需求需要門窗做最好的補充。
時代周報:你認為門窗行業最大痛點是什么?要如何解決?
車曉娜:在整個鏈條的打通上,還需要數字精細化運營。
首先,以前工廠靠人工,現在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如五金組裝、產業鏈等方面。但在整個鏈條的打通上,還需要數字精細化運營。
如今的工廠已經不斷向無紙化辦公挺進,但是我希望能早一點讓全部工作線上流程化。目前,沃倫所用的設備都是“重武器”,如德國葉魯630全自動智能切割機器。這樣的一臺加工中心的成本,基本可以等同于其他公司兩個工廠全部設備的成本。像這樣的加工中心,我們全國有6條。
其次是,雖然我們也已經開始了少量產品的出口,但我們的自動化程度還達不到全球最高的標準。我們的五金供應商,不論比利時索賓科或者德國FSB,他們有很多年的服務系統門窗企業的經驗。
另外,我們還希望盡快可以做到產品從工廠到客戶家里的全程可追溯,就像順豐物流那樣。這樣無論是客戶端,還是工廠端,都能更高地提升效率,也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滿足更高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