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7月17日,記者從中交四航局了解到,由該局承建的海南自貿港??谛潞屑~項目(以下簡稱新海樞紐項目)主體結構已完成。從空中俯瞰,已具雛形的新海樞紐主體建筑伸開兩翼,猶如一只巨大的“鯤鵬”欲展翅高飛。
新海樞紐項目于2020年10月1日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底竣工,項目建成后或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港口客滾綜合樞紐。記者了解到,圍繞建設標桿工程的總目標,從設計、施工到管理,項目團隊采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打造具有特色的人文、科技、綠色標桿工程。
新海樞紐項目主體完成。鐘建佳攝
6個足球場大的鋼屋架如何精準吊裝?
新海樞紐項目鋼結構網架采用“正交斜放空間網格結構+桁架結構”,網架結構采用焊接球節點,桁架結構采用圓管相貫節點。
“項目總投影面積約4.4萬平方米,相當于6個足球場,整個網桁架由近4萬個復雜的桿、球構件組成。在樞紐屋面網桁架提升過程中,單片網桁架最大面積8000平方米,提升網桁架最大重量達650噸,相當于400多輛小汽車重量,提升最高點達42.7米?!敝薪凰暮骄中潞屑~項目副總工程師王志華向記者介紹。
項目建設團隊采用“原地低空散拼+分區整體提升”的方法,把整個網桁架分成15個片區,這樣不僅減少高空作業風險,而且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確保工程質量。同時,為提高每個球節點的定位精度,項目部結合BIM模型及坐標系統,利用軟件模擬屋架低空散拼狀態,生成胎架平面坐標及高度參數,現場根據以上參數精準定位胎架,讓每個球節點的空間位置滿足設計、規范要求。
由于鋼屋架結構復雜、構件種類繁多,多是曲面形狀,對拼裝精度要求高。“為實現安全高效安裝,項目部一方面調整主體結構施工順序,一方面將原來4個大的屋面分區細化為15個小分區,有效解決因屋面高差造成的胎架搭設困難的問題?!敝薪凰暮骄中潞屑~項目指揮長楊文杰介紹。
通過這一舉措,成功降低了胎架高度,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提高了安全系數。每一次的網桁架提升前,都要用專業鋼結構分析軟件進行3D建模驗算,模擬全過程施工以確保無結構安全問題,網桁架在首次提升至胎架100毫米以上時,必須經過24小時的懸停,確定安全無誤后才能繼續后續的提升安裝。
BIM三維建模。張衡攝
4萬件鋼構件和百萬米管線如何“智慧管理”?
新海樞紐項目工程體量龐大,綜合性強,所涉專業面繁多,僅項目鋼屋架就有復雜的桿、球構件4萬余件,每一根桿件的高度、傾斜度與焊接球的相對位置都不一樣,而且還是高空作業。中交四航局新海樞紐項目部BIM技術組長陳鳴鐘帶領團隊運用BIM技術對網桁架進行全面建模,提取出各節點精準坐標,以指導現場拼裝,確保滿足施工精度要求。
新海樞紐項目管線密集,各類空調管、風管、水管、橋架等總長度達到15萬米,電纜總長120萬米可繞海南島一圈。各種管線之間重疊交錯,施工難度極大。
“通過BIM立體建模的形式,調整了全項目管線安裝細節,并在保證管道功能達標的基礎上,壓縮管線高度和布設排列順序,讓100多萬米管線整齊列隊,提高了樞紐美觀度。”中交四航局新海樞紐項目副經理鄭晉輝說,若沒有提前采用BIM技術進行管道優化排布、虛擬建造預演,很多問題只有等到設備進場時才現場解決,將嚴重延誤進度。
中交四航局還將BIM技術應用于項目施工生產全過程管理。從項目的前期準備、深化設計開始,通過BIM技術把施工全過程信息錄入BIM管理平臺,以追溯到每一處構件的歷史信息,便于后續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質檢員也可以借此平臺實時上傳發現的質量隱患,以利現場及時整改。中交四航局新海樞紐項目結合工程實際,已申報三項BIM技術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成果獲得了海南省BIM技術大賽一等獎。
新海樞紐項目玻璃幕墻安裝。成青攝
連續曲線大型玻璃幕墻如何實現安全構造設計?
新海樞紐項目的玻璃幕墻安裝高度為45米,弧線總長約1417米,總面積為21529平方米,其中一側為連續曲線構造,要求玻璃尺寸不一,對玻璃定制和安裝精度控制要求極高。項目采用BIM技術對幕墻建立1:1的三維模型,并結合土建及鋼構BIM建模,獲取幕墻梁柱三維坐標。根據坐標信息,采用全站儀精確放樣,安裝時使用全站儀進行監控,嚴格控制每個構件的空間位置,提升幕墻梁柱安裝精度,給后續幕墻玻璃安裝留下充足作業面。
海南島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為有效提高新海樞紐項目主體結構的抗震等級,主體立柱采用了勁性型鋼立柱+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面對勁性型鋼立柱的梁柱節點復雜,型鋼安裝及柱筋預埋綁扎精度要求高的挑戰,項目部在開工前就對較為復雜的梁柱節點進行優化設計,利用BIM技術對每個復雜的節點構造進行了三維模擬深化,把每根鋼筋、每個構件的尺寸位置合理排布,施工過程嚴格按布置要求進行驗收,有效保證了結構的施工質量。
記者還了解到,新海樞紐項目建設包含綜合交通樞紐、停車樓、附屬建筑、地下建筑、高架橋及匝道工程等。高峰時期,項目土建、鋼屋面吊裝、機電安裝、暖通工程等多個內容同步施工,交叉作業面多,高空吊裝作業范圍廣。結合工程實際,項目設計安裝了8臺塔吊,交錯覆蓋了整個施工區域。但是8臺塔吊同時作業,相鄰的兩臺塔吊吊臂的作業半徑存在交叉。
“為了避免發生塔吊碰撞,我們專門為塔群增設了群塔防碰撞功能?!表椖堪踩偙O何寧透露。群塔防碰撞功能的運用,有效降低了群塔同區域作業的風險,保證了塔群各行其道。同時為了消除高位塔吊的鋼絲繩與低位塔吊吊臂間存在的碰撞風險,項目部又依托BIM技術精準的算法定位,在塔吊吊臂上安裝了定位系統傳感器,實現兩臺塔吊間互相感應,隨時發出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