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很多木門企業底子還薄得很,但是小企業也同樣能做出世界級的品牌。例如瑞士手表,世界知名,但做生產的都是小企業,同樣能出精品,能出世界級名牌,他們沒有秘密武器,秘訣只有一個:做專、做透。
意大利日產幾千套的企業 ,只有10人操作,回頭看一下珠三角的木門 企業,未來勞動力優勢會逐漸弱化,木門基礎工藝,在90后的一代會大部分斷層,你不提高機械化、規模化生產能力,就很難發展,特別在裝修房發展的大趨勢下,如果誰不往前看3-5年,提前做好生產、人才等儲備,而是盲目追求多,一個單品還沒有做好的企業,年產值不到800萬,就漫天撒網,搞多元化,這個產業撞在你手里,也很難玩活。
這里舉一個例子,這家有600多家渠道商的企業,涉及材料、五金鎖具、門套線,還有窗簾、藝術風扇,是一個"四面開花"的典型,渠道本來是廣泛的,但是沒有管理、維護好,要么是產能跟不上,供貨期長且質量不穩定,導致經銷商怨言(目前不到1000套的木門月產量);要么想硬把產品往一個渠道里塞,不顧是否符合消費者訂購習慣,渠道不同,產品是很難出銷售量的,目前他們請了明星代言人,還找了咨詢管理公司來打理,但是否能發揮真正作用,目前還是變數,他們的管理人員公司要求不要動,不出差,他們自己也感到困惑。這是一個沒有形成自己"王牌"經銷商的例子,一家木門企業,如果沒有形成幾個每年能上1000萬銷售額的經銷商,你要想沖擊前5名,恐怕很難,多而不強沒用,這個2:8現象,處處都存在,老板需要靈活運用。
木門企業做好營銷就要把市場研究通透
再一個就是合作問題,產品線拉長,合作少不了,但如何合作,卻不是每個人能精確掌握的,對某一產品或數個配套產品,每個部位讓合適的人去做是一個基礎。在產業鏈上,每人應該得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利益環節,需要分工合作,比如浙江的一個小打火機,他們的分工合作相當明確,而在衣柜、木門、櫥柜、樓梯、家具等領域的多元化介入,免不了合作,免不了資源整合,在這個傳統又揉入新元素的制造業里,老板就需要懂"合作平衡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