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陶瓷維權之路
廣東東鵬陶瓷有限公司的維權行動始于東鵬的玻化磚"洞石"被模仿侵權。東鵬自主研發的洞石產品2006年面市,并獲得專利權。洞石的發明,被認為是佛山陶瓷產區由"佛山制造"向"佛山創造"轉變的典型案例,獲得了政府科研資助。不過,短短幾個月后,國內市場上便發現多個廠家仿冒洞石產品。
東鵬陶瓷總經理陳克儉曾公開表示:"大量的仿冒迫使我們不得不也跟著降價,目前洞石的出口價格已從早期的14美元降至9美元每平方,整個洞石市場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我們的銷售也比原計劃下降。"
東鵬陶瓷維權案是國家自去年6月發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來,在建陶行業知識產權權益主張的一個重要案例,也是迄今為止發生在國內建陶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產品知識產權維權與反訴案。然而按程序合法取得的技術專利卻被判無效,震驚、無奈、憤慨--更多的是對企業創新造成的傷害。企業需要創新,政府也鼓勵創新,可是,創新的成果不受保護,創新熱情很受打擊,傷害的就不只是東鵬,而是所有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建材專利侵權現象泛濫
實際上,國內建材企業涉嫌侵權的現象這些年來一直有增無減,涉及地板、陶瓷、衛浴等多個行業,東鵬陶瓷的遭遇并非個案。
11月4日,廣交會新聞發言人陳朝仁透露,本屆廣交會涉嫌侵權的企業就有近700家。雖然本屆廣交會繼續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但被投訴企業仍有1113家,最終認定涉嫌侵權企業689家。其中,專利案件依然是主要投訴類型,占總投訴量的68.1%。
專利侵權的危害在于對自主創新能力的腐蝕,知識產權是國家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對于創新型企業,尤其是指望著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來打天下、守天下的企業面對抄襲侵權,倍感無奈成為了他們共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