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建房,有幾個不用借錢?買材料當然選便宜的,其實質量也差不多。"
2010年3月,始興縣頓崗鎮兩位農民對的選擇,標準截然相反。實際上,還有更多標準 日漸改變的審美意識、鄰里之間相互攀比 在同一個農民頭腦中同時潛伏。
既要安全,又要體面
"漲得太生猛了!"一位農民如是表達對農村建材價格行情的看法。
對于始興縣澄江鎮善亨村村民聶郁山而言,這絕不是一句簡單的玩笑話,而是沉甸甸的20萬元。去年,聶郁山蓋了一棟4層高的新房,一共花了50多萬元。"要是在2005年,30萬絕對就夠了!"短短5年,成本翻了近一倍,即便是生財有道的聶郁山,也不由感慨賺錢速度趕不上建村價格的飛漲。
"農民房,基本的材料包括沙石、紅磚、水泥、鋼筋、門窗幾大項,統統漲價!"老聶用實例說明強勁的漲勢,"2005年,一車沙子60元,現在一車要200元。足足翻了3倍!"
不過,抱怨改變不了行情。鋼材,是農民建房成本中比較大的一塊,幾年間價格風云變幻。在始興縣頓崗鎮某鋼筋加工場,老板何淦饒告訴記者:"2005年,鋼筋每噸才3800元,2008年上半年已經漲到5950元。一般的農民房,一層要用2噸鋼筋,如果蓋兩層,僅鋼材就要多支出5000元。"
鋼材價格波動,受國際因素影響,對于農村居民而言,這太難理解也無法干預。"有什么辦法呢?一輩子才蓋一次房!"長期的計劃遭遇無法預料的行情變化,農民只能被動接受,按原計劃執行。"鋼材肯定要買好的,韶鋼的價格高一點,但放心啊,國家免檢嘛。"頓崗鎮另一位正在建房的農民告訴記者。
這樣的說法也得到了何淦饒的證實:"農民買鋼材認品牌,雜牌鋼雖然每噸能便宜幾百元,但很少人會買。"
關系居住安全的鋼材不能馬虎,但在其他建材方面,一般農民則能省則省。頓崗鎮政府對面的美涂士漆專賣店老板娘曾女士向記者反映:"瓷磚,質量較好的仿古磚一塊要18元,但是農民往往圖便宜,會買4元一塊的釉面磚,用上一段時間就脫釉了。"
曾女士的說法也不盡然。"我們一般兩種瓷磚都買。大廳,用好點的瓷磚,門面問題嘛。臥室、廚房、廁所,就用差點的瓷磚,掉點釉,有什么關系?如果是兩層樓,二樓一般用便宜瓷磚就行了。"一位農民告訴記者,農民其實也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但口袋里沒錢,只能精打細算了"。
裝防盜窗顯得更氣派
盡管是精打細算,但是瓷磚等裝飾性建材的使用,還是體現著農民消費觀念的改變。
"上一代農民房,地面鋪點紅磚就算不錯了,哪有用瓷磚的習慣?但是現在建房,要么不建,要建基本都用瓷磚。一來,美觀;二來,大家都這么建,用紅磚會顯得很沒面子。"頓崗鎮村民譚耀良告訴記者。始興縣頓崗鎮興發建材經銷部(下簡稱"興發建材店")老板娘回憶:"1998年到2006年間,耐磨磚銷量比較大,現在人們開始用高檔些的瓷磚了,觀念在不斷改變。"
門窗建材的變化更有一番新鮮味道。"防盜窗,顧名思義,就是防賊用的嘛。在農村,防什么盜?"聶郁山的一番話,引來幾位農民哈哈大笑。雖然也有農民認為,現在農村治安變差了,使用防盜窗"名正言順"。不過,更多人的看法是,"為了美觀"。
"以前,有個明亮的窗戶就很好了。現在,單一個玻璃窗太老土了。"一個農民指著鎮里幾棟商品房說,"城里人不都裝防盜網嗎?"顯然,在他們看來,泛著金屬光澤的鋁合金門窗及防盜網,未必實用,卻閃現著更多的都市氣息。但是,如此改變的代價是,原來造價幾十元的窗戶,現在則要花費每平方米300多元。
與此同時,品牌門的消費習慣也在悄悄形成。興發建材店經營的就是"三和"品牌門。老板盤算一番后告訴記者,自己2009年4月開始做品牌門生意,一年下來有近50戶農民光顧,有些人一下子就買10多扇。銷量最大的是普通門,每扇700元。一般做為大門的不銹鋼門,每扇則要2000多元。
聶郁山新樓,一共裝了28扇門。"以前都是自己做,現在一般選擇在建材店買現成的。大門,基本都用不銹鋼材質,建一棟房七八萬都花了,2000多元的大門,農民還是愿意出的。氣派嘛!"
建材下鄉,關鍵要實惠
不過,對于建材下鄉,農民還是顯得很茫然。早在"建材下鄉"政策出臺之初,就有專家擔憂,農村建材市場目前已經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等問題,建材下鄉會否演變成城市淘汰劣質建材的一次集體狂歡?
這樣的擔憂在農民看來,有些陌生甚至可笑。
興發建材店經營的"三和名門"和保力陶瓷,在頓崗鎮已經算名牌產品。在一本滿是灰塵的產品說明書里,經過記者一番仔細翻找,才最終在一處不顯眼的地方找出"綠色建材產品"的標記。對此,連老板也備感陌生:"找它干嘛?哪個農民買建材會管這個?"
城市居民關心的環保問題,對農民而言,實在無關緊要。始興縣澄江鎮村民李太陽告訴記者一個內幕。據他了解,有些建材店在優質鋼材中摻雜劣質產品,這是他所知道的"比較嚴重"的農村建材問題。"不過這么多年,鎮里農民建房也沒聽說出現大的質量問題!"至于用什么磚,裝什么衛浴,涂料是否存在有害氣味,更是細枝末節,"出現質量問題也無傷大雅"。
建房經驗豐富的聶郁山說,并非農民對產品質量不重視,而是以目前的經濟水平,使出渾身解數也只能將居住條件改善到這個程度。品牌產品當然好,使用壽命長,但價格太高,農民的消費能力目前還無法做這么長遠的打算。
一位享受過家電下鄉的農民提出了問題的關鍵:"建材下鄉是不是也要指定品牌產品?如果那樣,就要看補貼能否讓農民跨過品牌建材的價格門檻了。"此前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已經提出建議,高耗能、高污染、低質建材將不能進入"建材下鄉"產品目錄。也就是,目前農民廣泛采用的建材產品可能都不在補貼之列。
不過,鄉鎮建材商還是對政策充滿期待。頓崗鎮另一家建材店老板笑著告訴記者:"如果是指定品牌,我可以完全換掉現在代理的品牌啊。"而據媒體報道,目前不少建材企業蠢蠢欲動,準備扯起"綠色"大旗殺進農村市場。
建材下鄉如何與農民自建房的現實需求以及實際消費能力對接,品牌建材的價格仍是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