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鋼木門行業前景如何?發展中都有哪些不利因素,這些都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就我個人看來,2008年鋼木門行業要面臨幾宗大考--
第一考:原料上漲,利潤受到擠壓
就像上面說到的一樣,2008年初,記者就走訪了約20家鋼木門生產企業,這其中有年產15萬鏜左右的較大型企業,也有年產3~5萬鏜的小型企業,在當前,大家面對的共同問題,就是原料價格的上漲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利潤,同時對渠道建設和管理,也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到2008年3月為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到了企業無法承受的地步,眾所周知,鋼木門是定位中低端的新型產品,從誕生到現在不過3~4年時間,大多數企業規模屬中小型,還遠遠沒達到規模效益的程度,而且利潤率普遍低于10%,在這種情況下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肯定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據悉,到2008年3月底,由于鋼材等生產資料的漲價,每鏜門的生產成本上漲了40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按照2007年年底的出廠價計算,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零利潤。迫于成本壓力,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選擇了提高出廠價的方法來緩解壓力,相對于原材料的大幅上漲,鋼木門企業在提高出廠價方面,表現得相當慎重,從最初的彼此觀望到最終提價,持續了將近1個月時間,而且普遍上漲幅度在每鏜20元左右,也就是說企業自身消化了50%的成本上漲壓力,同時也意味著企業損失了50%的利潤。
第二考:規模難以提升,品牌效應不足
鋼木門行業和行業相比,在生產工藝上有很多共同點,也都具有生產效率較高的優勢,尤其是對永康、武義的企業來講,成熟的生產工藝、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善的產業鏈,是這些企業實現快速擴張的有力保障,但實際情況是,很多企業沒有充分利用好這些優質的資源,企業規模提升速度不夠快,還沒有形成有規模、有影響力和高市場占有率的領軍企業。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鋼木門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資金薄弱、開發創新能力有限、市場推廣和品牌運作能力較弱,最關鍵的是很多企業的老板缺乏市場洞察力和超群的領導力,大多采用"滾雪球式"的發展思路,企業發展缺乏爆發力。對比行業和鋼木室內門行業的市場容量可以發現,鋼木門的市場容量要遠遠大于防盜門,為什么防盜門就能出現日產量5000~6000鏜的大企業集群,而鋼木門行業卻沒有一家能夠達到那樣的規模?除了鋼木門發展時間短、標準化程度低等客觀因素外,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應該就是鋼木門行業比較共性的問題,尤其是位于浙江永康、武義兩地的企業,借助產業基地的優勢,卻沒有一家企業能達到重慶美心和廣東龍樹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不能不引起企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