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今年來,為給市民打造更舒心、美好的宜居家園,湖南湘江新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抓手,積極推進城市更新。據了解,湘江新區(岳麓區)今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0個,共涉及居民14535戶、房屋453棟,改造面積約117.34萬平方米。截至6月底,改造工作已全面啟動建設,完成后將惠及近5萬人。
豐富改造內涵打造宜居家園
“我年紀大了,又住在8樓,之前上樓還要休息一兩回,現在買東西可以放心大膽買,再也不怕爬樓梯拎不動了。”看著家門口加裝的電梯,家住湘江新區金星住宅小區的居民張美蘭高興不已。
金星小區建成于1998年,小區內10棟樓房都是8層高的樓梯房。湘江新區推行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政策出臺后,該小區已有17個單元的電梯加裝完成,完成16臺電梯備案。
加裝電梯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工作,也是助力居家養老、提高生活質量的民生工程。為更好地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湘江新區開發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制定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宣傳工作方案,并制作加裝電梯宣傳冊,聯合街道、社區深入物業小區分發宣傳冊,進行現場宣傳和問題解答。
此外,該局進一步簡化增設電梯審批備案流程,將施工圖線上審查辦理時限從11個工作日內壓縮到7個工作日內。同時,牽頭做好燃氣、自來水、電力電纜、電信弱電管網遷改等協調工作,合理安排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2023年,湘江新區計劃完成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備案任務120臺,截至目前已完成備案102臺。自2018年至今,新區已累計完成加裝電梯712臺,100余個小區的8400多戶居民告別了“爬梯時代”。
加裝電梯只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項內容。根據湘江新區今年出臺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實施方案》,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共包括小區道路、雨污分流、停車位劃分、無障礙通道和適老化設施、三線整治等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消防安全改造、照明設施、小區安防設施等公共安全類更新改造;屋頂防水、樓道修繕、建筑構配件安全維護等建筑修繕類更新改造。同時,針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管理問題,新區將積極引導社區選聘物業公司進行后續管理。
擴充參與主體撬動更多資源
湘江新區廣廈新苑A區始建于2001年,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居民改造意愿最強烈的,當屬小區內雜草叢生、設施老舊的中心花園。區人居環境事務中心聚焦適老化改造的訴求,引入龍湖公益基金“萬年青計劃”參與改造。經過與街道、社區、居民的反復溝通確定改造方案后,歷時2個多月,近1400平方米的中心花園改造竣工驗收,集休閑社交區、兒童活動區、靜心療養區和富氧健身區于一體,讓有限空間得到最大化利用。
這正是湘江新區積極拓展資金渠道助力老舊小區改造的真實縮影。為整合更多可利用資源,高質高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湘江新區堅持改革創新,強調統籌推進。一方面,引導社會資本、居民及原產權單位出資,如新塘小區原產權單位和小區居民自籌資金760萬元提升小區品質;另一方面,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如岳銀二村引入第三方運營單位提質改造停車場等。
同時,注重做好“結合”文章。在城市體檢的基礎上,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更新、街區微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同步實施;在施工過程中,協調水、電、氣等部門同步施工,實現“小投入”撬動“大成效”。
理順工作機制實現共建共治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的部門多、領域多、群體多,如何形成“一盤棋”的工作格局,將改造工程建成真正的民心工程、放心工程,湘江新區從做好頂層設計、引導群眾參與、落實長效監管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高位推動。成立湘江新區(岳麓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相關單位召開專題調度會議。出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實施方案》,形成了區人居環境事務中心具體牽頭實施,開發建設局、財政金融局、經濟發展局及各街道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強化方案設計,堅持問計于民。廣泛聽取意見,做好居民改造意見征集,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打造人文特色,充分結合自然、歷史、人文景觀進行設計,實現改造后自然景觀與歷史底蘊、人文特色的有機統一。
強化全程監管,堅持高質高效。突出監管重點,嚴把設計關、材料關、質量關,加強質量安全監管;落實監管責任,明確并壓實建設、設計、監理、施工單位責任;創新監管方式,所有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均發動小區居民代表全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效能。
強化黨建引領,堅持長效管理。在區內街道申報年度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時,嚴格將“小區黨組織、黨建陣地健全,業主委員會完善”作為門檻條件,全面發揮“黨建+微網格”作用,讓網格員、網格志愿者變身“一線哨兵員”“民意收集員”“矛盾協調員”,建立健全“改管一體、長效運營”的工作機制,做到小區改造完成一個,后期管理跟進一個,夯實改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