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日前,在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龍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星玻璃)車間內,智能生產線上的機械臂靈活地揮舞翻轉,電子看板實時檢測顯示車間運行情況,生產車間內叉車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黑龍江省“老字號”,也是省內唯一一家浮法玻璃生產及深加工企業,佳星玻璃不斷革新生產設備及工藝、加強檢驗標準,“雙管齊下”進行品質把控,讓“老字號”秀出“新名片”。
叉車從身側駛過,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中亮指著上面的玻璃告訴記者:“這是高透Low-E玻璃,8月底我們要帶它去參加在哈爾濱舉行的第六屆新材料產業博覽會,這么大的國際展會在家門口舉辦,我們將做好充足準備,現場展示Low-E玻璃節能效果,還有浮法玻璃在工程上的應用。”
“1900萬平方米薄膜玻璃生產線是按照國內玻璃行業最先進的二代浮法玻璃生產線標準進行建造,產出的玻璃可見光透射比更高,玻璃返堿系數降低了,Low-E玻璃在省內節能建筑領域得到充分利用,彌補了我省高檔建筑玻璃空白。”王中亮說,該生產線質量檢測手段完善,出廠產品運用TSRA在線自動檢測系統進行100%過程檢驗,自動分等、自動裝箱,輔以外觀檢測儀、側面光檢測儀、讀數顯微鏡等設備,可有效識別微缺陷,確保產品質量高于國家標準。
目前,1900萬平方米薄膜玻璃生產線的總成品率、一級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屬于行業領先水平。今年1~6月,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億元,累計繳納稅金1138萬元。
1900萬平方米薄膜玻璃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公司又接連上馬600T/D浮法玻璃生產線升級改造、余熱發電等技術提升項目,深加工玻璃二線即低輻射雙銀玻璃項目投產。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建設低輻射雙銀玻璃聯合車間、低輻射玻璃雙銀鍍膜成套設備及相關配套設備。項目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磁控濺射低輻射鍍膜玻璃生產技術,綠色、節能、環保、低碳。年產低輻射鍍膜玻璃和陽光膜玻璃鍍膜玻璃1000萬平方米,銷售收入3.8億元,利稅5000萬元,新增就業近百人。企業還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陶瓷纖維濾管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系統,已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
“本次新博會將引入高端技術展示,對全省材料企業將起到導向標的作用,激勵我們提高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向最先進技術水平看齊。”王中亮說。
產品質量是制造業企業的立身之本,不斷創新是企業“必殺技”。
與哈工大共同建立“先進功能玻璃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成立“頭雁”團隊工作站。近幾年,佳星玻璃充分聚焦先進功能玻璃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技術,著力解決電致變色智能玻璃研發、電致變色Low-E復合中空玻璃研發及中間性實驗和產業化等問題,替代進口產品,實現國產自主化,持續為航天飛行器產業發展提供新材料。同時,在企業內部廣泛開展技術創新,組織發動全體員工立足本職崗位,重點圍繞節降費用,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廣泛參與增效“金點子”和“五小”創新,營造頻頻談創新、事事講創新、處處謀創新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企業獲得專利授權30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2020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21年獲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殊榮,2022年完成“兩化融合”貫標工作,2023年獲得黑龍江省“創新型中小企業”榮譽稱號。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未來的路任重道遠。佳星玻璃投資4000萬元建設深加工二期首條生產線,計劃9月前建成投產;投資7000萬元建設的碲化鎘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發電工程項目正在推進中。企業還計劃用2~3年時間,在中建材凱盛集團在佳木斯已形成的優質浮法玻璃、發電玻璃、節能玻璃、深加工玻璃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藥用玻璃、導電膜玻璃以及航天器玻璃等一批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形成資產總值超40億元、年生產總值近30億元、具備一定研發創新能力的生產研發基地。同時,充分發揮好與中建材凱盛集團的橋梁紐帶作用,全力推進1200T/D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產,促進我省節能低碳新材料產業發展。
佳星玻璃將積極落實“以商引商”策略,全力引進家電玻璃、深加工、家具裝飾玻璃以及制鏡玻璃等相關小微配套民營企業和實體。同時,帶動上游硅質礦山有序開發及下游物流業發展,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助力佳木斯市成為東北地區最全最大的玻璃新材料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