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讓產品主動理解消費者,而非讓消費者去適應產品,智能家居正告別以往需求簡單、設備單一模式,讓家里變得更溫馨舒適。
帶AI感知功能的自動炒鍋、輕干洗護理機、穿搭3D魔鏡;可根據身體變化調節軟硬程度的AI智能床墊、有記憶功能的智能馬桶……家居智能化、場景化成為家居消費品質升級的新抓手。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2年,國內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約為6515.6億元,預計2023年可達到7157.1億元,近5年年均增長率達15%。相關數據也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智能家居現存相關企業13.2萬余家,其中今年1~11月新增注冊企業4300余家。
一場全屋“智生活”改造正上演
“家居產業被認為是僅次于汽車消費之后的家庭大宗消費品,而智能家居則是整個體系中最亮眼的關注點!”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會長秦占學說,它具有系統化強、落地適應力高、全國滲透率低、增長速度快等特點。一套智能家居系統能夠串聯包含照明、暖通、家電、網絡等家居消費中眾多分散的品類,是盤活經濟的重要引擎。
前不久,記者在2023“愛尚重慶”家居智能廚房看到,通過智能魔盒,向智能廚具下達做某道菜的指令,然后把準備好的食材和調料放入自動炒鍋,鍋內的AI鏟便會自動翻炒菜品,燃氣灶的灶眼立即啟動感知功能,自動控制火候,油煙機會根據煙霧的濃度自動調節吸力……智能家居可輕松做出多道美味菜肴。
“這款智能廚具內嵌了中式菜肴里的八大菜系共4000多個食譜,AI還能通過網絡共享,還原學習的菜品。”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你就算是一個完全的廚房小白,也能做出一手美味的大餐。
隨著移動互聯網崛起,萬物互聯的風也已“卷”到家居行業。尤其是“全屋智造”理念,不斷以創新引領家居新消費浪潮,智能化的生活圖景在不斷呈現,變成觸手可及的“日常”。
《2023家居新市場消費趨勢數據》顯示,高端智能、創新的家居用品和新國風、輕奢風的家裝中,消費主力70%為80后、90后,他們大多擁有高等教育背景,可支配收入高過中產階層最低線,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
洗碗機、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等適合“精致懶人”的家居產品,越來越深受消費者歡迎。蘇寧易購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洗碗機和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25%和132%。
作為國內重要制造業基地的重慶,近日啟動智能家居產業發展行動計。計劃到2027年,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不低于20個,培育世界知名品牌不低于1個,形成“拳頭產品”不少于20個,智能家居產業集群產值規模突破800億元。
“美心智能家居產業以‘智享家、慧生活、懂未來’的理念布局智能安防、智能衛浴等產品。”12月24日,重慶美心集團總裁夏勉對記者說,美心智能鎖支持3D人臉識別、掌靜脈識別解鎖等多種前沿黑科技,可以聯動全屋智能家居。
據悉,以產品+系統+平臺的模式,美心“全屋智造”包含智能安防、智能窗簾、智能睡眠等七大子系統,通過智能主機、智能插座、智能開關、情景面板等設備,實現門鎖、燈光、電視、空調、窗簾等智能居家電器的聯動控制。
“用了美心的智能門,再也不用‘打雷了下雨了回家收衣服了’,因為窗戶會自動關上。”美心門研發科長聶莉笑道,如果家里發生了火情,智能系統會自動報警、自動關閉閥門、噴水等。
記者現場看到,美心集團的智能晾衣機,可以語音控制升降,還有光波殺菌、熱風烘干、智能升降等便捷功能。智能馬桶能自動遙控、位置調整、智能除臭、腳感沖水以及可調水溫、座溫、水壓等。
“狂飆”的市場引來眾多企業入局
面對龐大的智能賽道,競爭不斷升溫,隨著5G、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應用,除了頭部企業以外,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加入智能賽道。
近日,作為一家專注于智能家居領域的企業,琳頓科技完成了近2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主要用于加速新產品的研發與測試,推動琳頓科技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發展。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智能家居行業今年合計發生融資事件30余起,融資金額超22億元。
“中國智能家居消費正爆發式增長,智能家居已不是一個行業,而是大時代的交織,這個整體規模萬億元級的藍海市場前景可期。”歐瑞博創始人兼CEO王雄輝說,作為最早一批進入智能家居領域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企業已獲得多家知名機構多輪投資。
記者從歐瑞博了解到,去年初,騰訊、華興新經濟基金、索菲亞、富森美等為該企業一次性投資10億元,為國內智能家居至今為止單筆最高融資額。
記者12月22日從位于重慶永川的帝王智能衛浴項目了解到,該項目投資8億元打造,擬分三期建成5條智能衛浴生產線,投產后可年產500萬件衛浴產品,年銷售產值約12億元。
“永川帝王潔具智能衛浴生產項目是公司的一個戰略工廠,主要生產智能馬桶,也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一個戰略性產品。”投資方帝歐家居帝王潔具總裁吳志雄說,智能馬桶在國內的普及率還不到1%。因此,以智能馬桶為主的智能衛浴,將是我國衛浴行業最重要的增長點,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全屋智造”也吸引了大大小小的企業加入,既有業內樹立起市場地位的傳統消費電子和互聯網行業大咖,也包括眾多新成立的初創型企業。在眾多的玩家中逐漸分化為三個陣營:以海爾、美的等為主的傳統家電企業陣營,螢石網絡、綠米等新興智能家居企業陣營,以及以華為、BAT為代表的科技廠商。
據悉,廚電作為家電行業中高毛利+高成長的板塊,也吸引了眾多競爭者入局,老板、方太、華帝等傳統廚電企業,以及海爾、美的等家電龍頭,也紛紛以貼牌或收購的方式進入集成灶行業,抬升行業門檻。
集成灶領軍型企業億田智能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可轉債于12月21日正式發行,此次可轉債擬募集資金5.02億元,分別投入環保集成灶產業園(二期)項目和品牌推廣與建設項目。
行業痛點亟待突破
“近年來,智能家居產業在國家政策與技術變革的雙重加持下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學者表示,目前智能家居行業依舊存在“連接、交互、生態”這三道枷鎖,即智能單品連接協議不統一、家庭聯動場景互相割裂、各品牌的智能生態壁壘高筑。
“在‘邁向生活’的路上,智能家居跟全屋智能系統的打通是核心攻克的目標,未來必須跟消費者的衣食住行聯系在一起。”詩尼曼-AI家居總經理楊輝說,目前AI家居正在加快進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積極響應國家進行兩化融合工作,企業運營已實現信息化閉環承載。
影智科技創始人兼CEO唐沐認為,大多數已應用的智能家居產品功能較為簡單,同質化較為嚴重,技術和產品創新有待加強。“我們研發的FreeLink自由連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包括小米、涂鴉等IoT平臺的互聯互通,未來還將拓展出更開放包容的合作生態。”他說。
博流智能營銷副總裁劉占領坦言,“互聯互通”在應用層受限于各大互聯網及家電品牌的生態策略,在短時間內很難形成統一標準,但其底層無線通信協議的“互聯互通”卻是未來應用層標準化的基石,這些問題亟待底層芯片企業來解決。
有專家表示,未來智能家居產業搶抓戰略風口,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圍繞智能化、標準化、便捷化、品牌化、個性化發力,加強統籌協調和行業協同,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智能家居產業和消費品市場供需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