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傳統產業推陳致新,新興產業與日俱新。近年來,安義縣立足“1+3+N”(“1”即工業型材,“3”即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三大新興產業,“N”即民用建材、紡織服裝等N個傳統產業)產業體系,扎實推進技改升級,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支撐。
推陳致新升級傳統產業
在華晟鋁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忙碌”的是自主研發的無人送貨箱;在江西金鑫發鋁業有限公司,由人工操作的生產線被智能擠壓生產線替換,生產線全面實行ERP信息化管理(即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系統化管理平臺);江西新龍豐鋁業有限公司從2條生產線起步,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打造出一家集鋁合金建筑型材、工業型材和鋁合金高端智能系統門窗及建筑幕墻研究、設計、制造和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在安義高新園區,企業“上新”的例子俯拾皆是。
近日,華晟鋁業等4家企業獲評“江西省2023年度綠色制造工廠”,晶安高科獲“2023年江西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稱號,安義高新園區獲評“省級節水標桿園區”。
技術改造是傳統產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在此基礎上,要實現“人有我優”就需要依托科技創新核心引擎,推動傳統產業突破瓶頸,實現從“智”向“質”的躍升,掌握發展主動權,實現一步先、步步先。
第八屆鋁博會期間,鋁型材及門窗數字化轉型論壇引起安義企業共鳴,論壇期間,華為(南昌)智能智造賦能中心與江西省虹鑫鋁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簽約。該中心是華為設在江西的首家智能制造賦能中心。
守正創新,先立后破。華為(南昌)智能智造賦能中心負責人胡志淼表示,中心落戶安義,有兩個考量,一是政府高度重視,二是產業集聚度高。“我們在做前期調研時,發展安義鋁型材及門窗企業有三個痛點。”他說,一是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流程沒有打通,企業經營者看不到生產的過程,導致決策出現偏差或滯后;二是很多企業數字化水平偏低,更多的是采取人為的方式;三是設備使用率較低。中心在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下,與6家企業進行數字化簽約,為這些企業一對一制定數字化轉型深度方案,與企業共享華為數字化轉型的能力與經驗,給機器賦能,促企業轉型。“通過幫助企業在研發、生產、質量上的數字化改造,將安義打造成全省工業轉型的標桿。”胡志淼說。
與日俱新壯大新興產業
位于安義高新園區的江西捷銳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剛剛過去的一年,公司生產了1000臺單晶爐設備,實現了2023年當年投產、當年產值破14億元的好成績。
單晶爐主要用于硅片生產,每臺單晶爐設備有1800多種零部件,是沐邦高科70多名研發人員經過多年的攻關成功研制出的設備。單晶爐設備的量產,使沐邦高科成為我省唯一一家擁有從硅料提純、中游單晶拉棒到下游電池和設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的企業。
“我們企業在硅廢料回收利用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使得我們比一般的硅片生產企業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江西捷銳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俊說。
孕育新興產業的新動能,始終繞不開“顛覆性”和“原創性”兩個詞,創新程度決定了發展高度。
安義縣清楚認識到這一點,近年來,該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系列政策文件,調動創新資源,健全創新體系,讓政策“含金量”釋放最大效應。每年縣級財政兌現惠企資金累計達數千萬元;開展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對全縣所有規上工業企業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精準輔導,R&D經費占比逐年提升。
當下,安義縣科技創新進入活躍期,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新產業新業態相繼涌現。
江西金德鋰年產2萬噸碳酸鋰項目為安義縣單體設備投資最大項目,公司低溫硫酸云母提鋰技術擁有高值、清潔、綠色、首創四大優勢,擁有全國首條密閉式連續生產工藝及裝備生產線,實現了從中試到量產的突破,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江西中膜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用于污水多污染指標同步去除的精確控氧一體化生產線,是國內首條平板式中空纖維膜工業化生產線;江西信達航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設立了陶瓷基符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年產700噸碳化硅航空新材料,解決了我國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關鍵原材料空缺的問題,攻克了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
下一步,安義縣將積極開展前瞻性頂層設計,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產業生態環境,提高研發投入支持力度,提升成果轉化率,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強化要素支撐,增強集聚效應,優化產業布局,持續提升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