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月20日,第七屆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協同發展技術交流會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超大安置項目技術觀摩會在廣州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卓越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及7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出席開幕式并參加會議。
大會邀請院士團隊專家現場觀摩廣東省在建規模最大的安置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安置項目,項目投資超千億元,推動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成熟技術+大規模建設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人在致辭中說,保障房建設和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們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據了解,從BIM技術(建筑信息模型)到智慧建造,建筑業在工業化、數字化、信息化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從中建國際、中建科技等央企,到廣東省建筑設計院、珠江設計院、廣州建筑等本地企業,都有很好的實踐和技術。“成熟的技術與廣州的大規模建設相結合,讓廣州的新建筑有更好的品質。”該負責人說。“我們正致力打造部、省、市與龍頭企業共同推動的建筑工業化基地。”
院士建議廣州制定激勵政策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孟建民在報告中提到,現在國家高度重視“平急兩用”的問題,在城市建設當中要有憂患意識,對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和應急的可能,要有具體的物質準備和行動預案,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積極響應。
談到廣州,孟建民認為從城市發展和建筑業發展的角度,廣州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其發展水平在全國領先。“當前,國家強調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建議廣州制定激勵政策,在規劃和設計方面做好頂層設計,發揮高新技術對生活、生產等方面的創新和帶動作用。”
記者從廣州市住建局了解到,廣州將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制定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智能建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建設更多的研發機構和創新中心,吸引并培養更多具備數字化建造能力的技術人才。廣州將促進建筑業與科技、金融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產業生態圈。此外,廣州還將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
像造車一樣造房子,機場三期安置區成智能建造熱土
作為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住建部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葉浩文近年重點研究建筑工業化、智能建造、綠色建造。“這是國家的新質生產力,也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建筑工業化的趨勢在廣州白云機場三期安置區項目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舉例說,比如在方石安置區開展了廣州市首個CMC模塊化建筑體系,不用在施工現場支模板、綁鋼筋,將工廠制造工程量提升至80%,大幅減少碳排放和污染、提高效率,也可以控制成本。
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辦方,廣州機場建投集團負責建設投資超千億元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征拆安置項目。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235萬平方米,充分運用智能建造新技術、數字化建設管理平臺,推動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目前,項目已獲獎66項,其中包括國家級BIM獎21項,省級獎9項。
“我們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導向,探索形成建筑業新質生產力。”廣州機場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光苗介紹。工業化意味著,建筑從設計開始就實現標準化,化作一個個模塊。“在施工環節,我們實施裝配式施工,目前機場三期所有安置區裝配率均大于50%,為各類新型建造技術提供應用場景。”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