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制造大國,品牌小國。有品牌和無品牌大不一樣,產品是物理屬性,品牌是情感屬性,品牌能創造超值服務,品牌是滿足人們情感的一種需求。同樣的門窗產品價格能差十倍,但質量往往差不多。我們所有的門窗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要努力創造自己的品牌。要培育品牌,必須加強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重視技術創新
要重視技術創新,盡可能把門的專利匯編成冊,共享成果。專利作為成果是有價值的,我們不能說專利僅僅是為了保密,為了對外宣傳,如果這樣就是對專利極大的曲解,對知識資源的極大浪費。專利既可以供專家進行篩查和研討,也可以通過企業科技人員之間的交流,進一步發揮成果的效益,減少資源的浪費。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新的成果,對專利保護的同時也有一批新的成果出現。
樹立品牌理念、意識
我們要樹立品牌理念、意識。做門的終生要為門的品牌奮斗。比如說,產品的品牌質量要讓產品使用者感到自豪,感到驕傲,感到情感上的滿足。品牌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作廣告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維護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生產、營銷過程,在方方面面的服務上體現出來的。協會要每年或者每兩年做一次中國門的品牌評選,評出哪些是中國的知名品牌。
人力資源的開發
當前我們行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最關鍵的是人力資源的開發,當前最大的浪費是人力資源的浪費。人力資源開發對企業來講,一個是企業家,一個是技術專家,一個是管理專家,三個家,還有工人技師或者叫能工巧匠。企業家是當今中國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特別是我們的民營企業家,是當今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在當前市場拼搏中經歷了考驗,不斷地錘煉自己,完善自己。
要避免出現“老板一抓,企業就垮”的現象。第二是技術專家,門有它的技術含量,我們要提高它的科技含量,特別是門及門配件的優秀設計會大大地帶動門行業的發展。再就是管理專家,一個企業的員工隊伍,有上百人、上千人,在材料管理、質量管理以及資金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應有專家,有內行。
我們中國的國有企業有兩個會兩個不會,中國國有企業會人事管理,設有人事科、人事局等管理部門,記錄你的檔案,你什么時候提升,什么時候犯過錯誤,都會記在里面,但不會人力資源開發。第二個是中國的國有企業會財務管理,不會資本經營管理。對收支記得很清,但不會錢生錢。我們的民營企業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克服國企存在的弊端。
技工也是不能少的,高級技工也是我們的重要人才,作為協會來講,通過技工的培訓,通過人才的培訓,通過人才的交流,造就一批中國門業行業的三家一師,即企業家、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和技工大師,這項工作特別重要。
持一批領軍企業
要對中國的門業企業進行排名,這個排名是動態變化的,要經過專家設置科學的排序指標,從一年排到10年或20年,從中看變化情況。要扶持一批領軍企業,有效地從管理,從技術方面使他們不斷做大、做強。做大、做強離不開擴張性地發展,做大做強離不開合作同盟。房地產企業是我們門窗企業的上帝,我們要尊重上帝,按照上帝的要求不斷改進我們的產品,提高我們的質量,做好我們的服務。
協會間要加強合作
就社團組織來講,在國外還有很多,像美國、英國的鋼門窗協會、美國的國際門業協會、加拿大的鋼門制造協會、加拿大門窗制造協會、澳大利亞門窗協會、美國的門窗制造協會、歐洲門窗制造商聯合會、歐洲建筑業木材工業協會木材聯合會、歐洲窗制造商協會、德國門和門禁系統制造商聯合會、日本協會等國外同行業的協會、商會,我們中國的協會要與國外同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聯系,相互考察、研究經驗,共同推進中國門類事業的發展。
這次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中國產業報協會主辦,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協辦,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安防協會等眾多相關單位支持的“中國門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就是一次成功合作的范例。希望合作各方不斷總結經驗,把這種有益于行業發展的活動持續開展下去,并且越辦越好。
要看到工業化進程中,歐、美已經走過了兩、三百年的時間,我們中國才走了三、四十年,中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強度會更高。我到過美國、加拿大,走了一圈,就看到兩個塔吊,我們中國到處都是塔吊,我們的社區項目建筑面積上百萬、上千萬平方米,這是多大的市場啊!反過來,我們的門業企業為什么還比人家小那么多?就不能靠著房地產業發展而壯大嗎?我認為完全可能。在這么好的條件下,我們門業的企業家完全有能力創造全球知名的門業品牌,讓我們振奮精神,努力進取,共同迎接門業更加美好、更加壯麗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