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4月15日,據市場消息顯示,融創中國正與主要債權人探討將所有離岸債券轉為股本的方案。
回溯至1月10日,融創中國公告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信達(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對公司提出的清盤呈請。
在3月24日的高等法院聆訊中,法院頒令將呈請聆訊延期至2025年4月28日。
融創中國亦于3月24日公告稱,尋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同時宣布已開展境外債務重組工作,并已委聘華利安諾基(中國)有限公司以及盛德律師事務所分別擔任公司境外債務重組的財務顧問及法律顧問,以協助公司制定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方案來解決公司當前境外債務風險。
不同以往常見的可供選擇重組方案,消息稱融創中國第二輪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為100%債轉股。
若該計劃得以實施,融創中國將成為首家將所有美元債券轉換為股票的大型開發商。
事實上,在此之前,融創中國已成為行業內最早完成境外債務重組流程的大型房企。
2023年11月20日,融創中國發布公告,宣布境外債重組各項條件已獲滿足,并于當日生效,長達18個月的首次境外債務重組落下帷幕。
彼時,融創中國首次境外債重組主要有四個方案,包括發行57.05億美元的新票據;發行27.5億美元的強制可轉換債券;發行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以及部分債權轉換為14.7%融創服務的股份,該將兌付約7.75億美元的債券。
最終完成重組金額涉及本金約90.4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及其他境外工具或債務,以及應計未付及違約利息等費用。
回顧其重組歷程,2022年3月,先是兩筆債務展期及延期支付,又于兩個月后構成4億美元債實質性違約,融創中國由此開始化債之路。
但收效甚微,不得不開始進行全面債務重組。
2023年3月份,融創中國首次披露了境外債重組方案,并于2023年6月中旬對方案進行調整后,逐漸獲得認可,化債腳步不斷加快。
至2023年年中,融創境外債重組方案已獲約87%債權人支持,并于2023年9月中旬最終獲得高票通過。據悉,彼時共有2019名債權人投票,債權人數通過率為99.75%,債務總額通過率為98.3%。
至2023年11月20日,首次境外債務重組終于塵埃落定。然而,時隔3年,融創中國似乎又回到歷史軌跡上。
從DM查債通披露的數據來看,融創中國目前存續境外債券共有24只,存續余額為74.45億美元。其中,2025年9月30日到期的債券共有3筆,均為融創中國2023年發行,彼時用于置換原債券從而實現債務展期,目前該債務余額為15.6675億美元。
漫漫化債長路上,融創中國的現金儲備遠遠不及借貸款額。
3月28日,融創中國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末借貸總額為2596.7億元,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別為1860.9億元和735.8億元,現金余額(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受限制現金)約197.5億元;到期未償付借貸本金約1058.0億元,而本金約645.7億元的借貸可能被要求提前還款。
融創中國亦同步表示,爭取在下一個階段徹底化解境外債務風險。
對于此次傳出的境外債二次重組——將所有離岸債券轉為公司股本的方案,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看,無疑能夠極大地緩解融創中國的資金壓力。
對債權人來說,則需要考慮股票未來是否增值、投資是否收益等情況。據悉,在首次債務重組時,就有境外債權人擔心債轉股最后將股權攤薄太多,影響公司經營。
此外,在債轉股方面,回看融創中國首次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強制債轉股選項,彼時發行的27.5億美元強制可轉債,期限為5年,不計利息,轉股價為第一次轉股每股6港元,其他轉股則為遞交通知首日前90個交易日的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最低轉換價格為4港元)。
而在今年剛剛完成的境內債二次重組方案中,債權人兌付為每人民幣100元債券對于融創中國股票的數量約為13.5股,相當于轉股價約為7.4港元/股。
至于投資人是否同意境外債二次重組的債轉股方案,并且對于債轉股的價格是否能滿意,仍需等待具體的重組方案公布方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