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銳榮的店面里,儼然是個門與窗 的“殿堂”,透過這些林林總總的門窗 ,溫馨的家庭生活仿佛近在咫尺:有的窗能隱藏窗紗,有的窗平開與推拉可以自由轉換,更為奇妙的是有一種將防盜與避險集于一身的窗子,窗打開了,既能防蚊又能防盜,外人進不來,而里面的人能輕松出入。在窗子的旁邊挨挨擠擠地陳列著幾百個品種的移動門,有折疊門、無框門……
6月17日下午,記者走進位于東陽市區環城北路121號的江南愛家移門 專營店,聆聽了中職畢業生張銳榮如何結緣日常生活的小門窗,構筑自主經營大世界的創業經歷。
開辟新路闖門業
張銳榮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小伙子十分陽光、健康、帥氣,今年才27歲。1997年大聯初中畢業后,他選擇了東陽技校的機電專業。談起當年為何選這個就業時要鉆車床、體力勞動繁重的專業,張銳榮說,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文化課學習有困難,就必須掌握一門技藝。為此,小小年紀的他對機電專業方面的知識啥都鉆研,車工、鉗工、銑工等,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
2002年張銳榮從軍營退伍后,不甘平庸的他多方調研,一門心思想著屬于自己的創業路。當年,東陽市掀開了江北大開發的大幕,市政與民用建設風起云涌,作為必不可少的門窗生意開始紅火。2003年3月,他在汽車北站附近租了40多平方米的店面,有板有眼地開始經銷永康的、防盜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20多扇門窗。”張銳榮自己既當老板,又當安裝工,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創業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張銳榮的生意趨冷。“沒有新產品,守著舊攤給人家代銷,就會越來越被動。”張銳榮動情地說,2004年10月,他只身下廣東佛山,考察當地的建筑材料市場,發現這里剛剛興起的玻璃移門、多功能防盜藝術窗等深受市場青睞。于是,張銳榮在環城北路租下新門面,成立了江南愛家移門店。
張銳榮認為,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創新產品,還要走品牌之路,要讓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建立起信譽度和客戶的忠誠度。
就是憑著這種理念,張銳榮花了20多萬元錢從廣東買回來120多個不同規格的新樣品,把門、窗 反復拆裝,不斷琢磨。“那一個多月來,我都是在郁悶和快樂兩種情緒支配下度過的,郁悶的是由于在技術上總會碰到一些難以逾越的難題,但最終難題憑著自己在技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被逐一解決。”張銳榮說。
為提高工藝技術,張銳榮還多次到上海、廣東等先進同行廠家參觀學習,并不斷跟蹤國際國內本行業的技術發展態勢,把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有時候,為了開新穎模具,獲得廠家的支持,在一個月里我一個人跑廣東六七趟是常事。”張銳榮笑著說。
飄洋過海外貿路
堅持“每走一步,首先想的是顧客”的經營理念,目前張銳榮在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已有20多家經銷商。但是他并未就此滿足,而是將目光瞄向了更為廣闊的世界市場。
“義烏市場是我拓展外貿生意的起錨地,2005年上半年我不斷地將新開發的產品送到義烏,請人代銷。”張銳榮說,2005年6月一個法國客戶非常認真地看了這些功能較多的門窗 產品,這位老外覺得不過癮,還主動跑到東陽看了產品。他覺得這些產品具有歐洲風格,其配套性、水密性、氣密性、抗風性、隔熱性等方面,都比同類產品好。因此,他一下子訂了七萬多美元的產品,2006年,又介紹了一些客戶過來。
“雖然我的產品使用人離我很遠,但我也絕不給客戶發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張銳榮語氣堅定地說,如今江南愛家移門 產品漂洋過海,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