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一千二百平的小廠房起步,迅速擴大為占地面積三萬五千平的大企業,用三年的時間成為了行業新星。峰巖木材三年磨劍,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
三年前,楊玉峰辭去公職,拖家帶口從東北老家來青島發展。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和萬花齊放的行業,思量再三,他慧眼獨具做起了木門生意。當記者問起為什么選擇這個行業時,他憨厚一笑說:“門,可是一個家的門面。房子裝修,什么都可以不裝,但這個門是必須選的。對于裝修市場來說門是一個好的訴求點,一個好裝飾,跟家居一樣比較前衛。”
帶著對行業的信心,他下定決心埋頭苦干,一干就是三年。三年中不停摸索,不停驗證自己的想法。一開始,他并沒有做整個“木門產業”,而是做“門”的配套生意。做生意過程中,了解到了顧客在購物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和不方便,比如門上的一些小配件必須配套才行,否則會影響美觀。為了方便顧客,也為了擴大銷路,他逐漸從經營小配件發展到生產整扇門。做門的過程中,他不斷跟同行在一起探討研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會冒出來。比如,看到家中的布藝沙發,他就在想這不是給以前的沙發穿上了衣服嗎,這樣多方便啊,臟了就直接脫下來洗洗,如果門也能穿上衣服該多好,不也方便清潔了嘛。就是這樣一個個新奇的小想法,讓他覺得趣味盎然,在木門行業領域,越做越有勁,越做越想做。
青島峰巖木業董事長楊玉峰
木門業是一個對技術要求很高的行業,為此他經常走南闖北參加展會、技術交流等等,跟同行學習請教。他發現,南方木門行業起步較早,行業發展漸趨成熟,業內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但北方企業相比之下便相形見絀。尤其是山東木門企業在發展方面并不占優勢,“首先在木材采購上就不占優勢,其次,山東比較富裕,勞動力成本較高。山東企業總體來說還達不到一級水平,技術稍微落后,尤其與南方比還差一截。”而且,業內沒有統一管理,無序競爭、不良競爭現象很嚴重。“像實木門,市場上有三千多五千多的還有一千多的這種就沒利潤了,沒有利潤企業還怎么發展。這樣散漫無序惡性競爭,天天拼價格最后把自己拼死了。業內非常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組織來管理。”
建立一個行業聯盟,在南方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幾乎每一個成熟的行業在南方都會有一個協會或者聯盟,這種模式方便業內各企業公平競爭、良性發展。楊總也比較看好這種形式,他認為:“這是個比較好的合作形式。尤其對北方企業來說,很多南方企業家剛一見面就可以達成意向合作,這代表了一種觀念,但北方企業不行,缺乏一種凝聚力。你像在江蘇、溫州等地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協會,但北方人要想成立一個協會卻很難,一是心不齊,二是想法不一樣。建立這樣一個門業聯盟,可以有一個組織對行業進行管理,包括產品定位、價格、公平競爭等,這對大家來說都好。”
雖然峰巖木業的起步比較晚,業內很多企業都會被楊總當做老大哥對待,但年輕的峰巖卻有自己長遠的發展愿景。“雖然企業年輕,但在我自己心里我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就像我們從當初一兩千平米的廠房發展到現在有三萬五千平米一樣,一開始我們只是做門類配套生產,到現在發展成為生產木質門,這算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高度吧,也希望日后能發展成為一個集成化家居用品生產企業”,楊總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