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什么? 是品牌。曾幾何時,木門企業間的品牌競爭還只停留在產品質量、設計風格、產品款式等方面,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品牌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在短短幾年內,企業品牌間的較量就已經逐步上升到產品品質、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等更深層面上,而優秀的管理無疑是品牌成功的保證,是品牌得以長存的基石。
市場最缺人才
在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的一句經典臺詞“21世紀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曾被廣為流傳,而在現今社會,人才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著名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曾說過,就算有一天有人把我的工廠、設備拿走,只要把人留下,用不了多久,我還會是鋼鐵大王。由此可見,人才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同樣,對于門窗企業來講,人才資源的匱乏和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一直是制約著門企快速發展的瓶頸。
古語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企業的長青發展,也無不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自內而外的實力上升階段,而這些變化均來自于其內功的不斷深厚和發揮延伸。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其經營能力多表現為其產品、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其管理能力則多表現為企業的自我生命力,而提升員工的功力無疑是提升企業自身功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員工來說,一個企業能否成為其完善個人職業規劃、施展個人才華、實現職業夢想的平臺,評判的標準就是企業是否對其進行教育、培訓,因為“教育是最好的投資,培訓是最好的福利,知識是最好的禮物。”
自身培養人才
由于木門行業存在進入門檻低、技術人員以工作年限定資歷等問題,很多木門企業在培養和選拔人才之初往往更愿意尋求有經驗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在大品牌木門企業磨礪過的人才,而這對于發展時間尚短的木門行業來講極為不利。一來人才的不斷跳槽和企業間對人才的互挖墻角會引發團隊骨干的流失,二來隨著人才流失而引發的更多有形或無形資產的損失將無法估計。而人才是支撐著木門行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不但有助于企業在品牌云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將助推整個行業水平的不斷提升,所以說培養高水平門業人才將是整個行業今后的共同使命。在此情況下,企業更應通過自身培養人才,在節約高薪成本的同時,還在感情上實現與員工長久穩固的關系,使得他們對企業更加忠心,工作熱情得以更好發揮。以大連盛友門業為例,作為擁有20年制木經驗的木門企業,盛友始終堅持一切以人為本,在多年來的人才啟用和選拔方面一直遵循“好的人才更要用好”的原則,不但企業內元老級員工眾多,目前企業退休工人數量也逐年增加。大連盛友門業總經理王永光說,企業沒有不優秀的員工,關鍵看你如何將其用好。如果好的人才沒有在合理的位置上被啟用,其才華沒有施展的平臺,那一定是管理者的失敗。
企業文化留人
如果說好的管理是將每一位員工的優勢定位,使其才華得以施展,那么以文化為導向的企業氛圍無疑是管理的更高境界。以沈陽天河木業為例,作為擁有15 年發展歷史的木門企業,沈陽天河木業曾給為天河木業服務超10 年的元老們頒發鐫刻著企業及員工名字,價值愈萬元的純金勛章,以表示企業對員工們的多年信任和追隨的感謝,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良知、感恩”的企業文化。記得馬云曾經講過日本豐田與美國汽車間的一個故事。在美國芝加哥,有一天晚上,下了大雨,有一個司機開了一輛車,結果在路上刮雨器壞了,這個時候雨中正好遇到一個老人,這個人跑到車上幫司機把刮雨器修好。司機問他是誰?他說:“我是豐田公司的汽車工人,看到我公司的產品受損,有責任把它修好。”也許制度上企業不會讓這個員工去看到壞車就修理,文化卻讓他做到了這一點。如果木門企業能夠努力為了品牌的長遠發展考慮,以人才為基本導向,以文化為競爭核心,相信不久的將來也會擁有這樣的員工,擁有過硬的團隊,成為整個行業真正響當當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