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業創建性地運用“99+1=0”的企業行為文化,在整個運營管理和制度執行當中,99代表每天所做的事情,1代表可能出現的缺點失誤或不足。對外客戶便是質量上的問題。對內這是容易引出連鎖反應的事情。比如百分之一問題,那么就是千分之十了,一句話1的細節對99來說就是問題,這正是99+1=0的管理思想含義,并明文規定,不再用基本、大概、還可以等的表述字眼,對含糊不清的表達包括在文本報告當中,推崇讓數字說話。這樣確定之后,對應企業從四個方面著手:
融入人事行政事務中,讓“99+1=0”出效率,訂立凡是員工來人事行政部辦事,都實行一次了解,接待或溝通完畢,能當場解決的,絕不留到第二天;不能即時解決的,做出記錄并給予明確的時間答復。否則就好比做了99件事,但最后一件事情沒做好,就等于效率為零。
融入企業管理中,讓“99+1=0”創效益,重視尋找每個1的粗放點,抓住每個1關鍵點,開拓每個1創新點,從時間點滴上,從物料配置上,從部門溝通上,都逐一明確地連接起來,因老板的話說:一絲不茍,細節把關。
融入生產管理中,追求“99+1=0”缺陷,生產崗位上運用作業指導書,對工序環節檢驗等操作實行互相提點,決不留有缺陷的在制產品到下工序。同時,讓配套服務,比如送物料交接,都逐一清晰,不但實物與單據責任到位,而且把問題控制在發生處。
融入營銷服務中,讓“99+1=0”拓展,除嚴格抽查入倉產品外,對客戶訂單與交貨時間嚴格執行不延誤1分鐘,因為即使你99次達到客戶要求,但偏偏1次可能造成客戶的不滿。
在實際工作中可列舉出幾個例子:某質檢員在包裝車間巡檢發現正在包裝的產品外觀有深淺不同的樣子,憑經驗對“校板”存在偏差,這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這位質檢員即時找到該班組長,請不要打包和封膠紙,并讓核查的質檢員過來說明不放行的理由,這是對事不是對人,最后檢查出十多箱產品存在質檢不確定的情況重新進返檢,直至確定合格為止。
又比如,一個新進的員工在提供入職的健康檢查證明是時,剛好一年時間,按企業入職制度規定,有效的健康證明是一年,入職前體檢自行承擔費用,入職后的體檢費用由企業承擔。人事專員立即把情況向經理匯報,既然了辦理入職手續,也可確認為企業員工應體現一視同仁,由人事專員安排第二天帶這位員工去做體驗,費用由企業承擔。這位員工很感動,并介紹了原來做過的員工到這間企業,成為口碑傳播。
事實上,運營管理細化到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不僅僅是責任所必須,做到實處是關鍵。細節是根本。這個“1”的問題深入人心,并成為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和作風,這樣的過程掌握,其目標與結果,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