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頭忙于市場的開發與競爭,猛然臺頭,發現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迅速襲來,這對中國的絕大多數企業家和銷售公司管理者而言,顯然是措手不及的,一時間,如何“抱團取暖”、“過冬”、“開源節流”等成為企業高層的“事務性”話題。
筆者自2002年來一直從事銷售公司或國內營銷中心整體管理工作,始終認為,危機之下,企業要真正“過得了冬”,除了“儲備冬糧”——資金、“抱團取暖”——戰略聯盟外,就必須加強內部管理,尤其是營銷系統中高層的管理。
責任大過天,權力只是工具。
銷售管理人員往往會看重手上權力有多大,名頭有多大;或者相反,認為“公司掛我什么職務只是虛頭,我該怎樣還是怎樣,過一天,算一天”。真正把責任放在第一位的少之又少,很少去想“在其位,謀其政”的責任觀。個人觀察,這種現象在企業內部一旦蔓延開,其害無窮,須高層引起足夠重視!!
管理團隊首先管好自己。
管理精髓在于“身教言傳”,銷售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層管理者能否長期嚴格自律是“前提基礎”。試想,營銷總經理、銷售部經理出差在外天天躺在賓館看電視,而不是走到一線市場,下面的大區經理,區域經理、城市經理還會賣力工作?只會“依葫蘆畫瓢”——混!其它部門管理也一樣道理!中高層管理如果不能或沒意識到“身先士卒”的重要性,他的團隊能好到哪兒去?
筆者所熟知的綠島(中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有一項好文化,大家習慣指出他人身上的缺點與不足,不管被批評者處在哪個位置,該公司董事長虞岳榮先生多年來營造了這樣一種文化,并且親自引導管理層自我反省。但現實多數企業中,往往不少人(尤其是中高層管理人員)并不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不足,總感覺自己不錯了,這種習氣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傷害,長久以往,更會阻礙自身的職場發展!!
“成果”觀念應該灌輸到每位員工尤其是下屬管理人員身上。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在企業幫老板“打工”,很多企業主或老板也這么認為,既然是“幫”,心情好的時候就多“幫”點,受委屈的時候就少“幫”點,當企業的績效考核未執行時,企業到頭都無法評價一位員工的整體價值和貢獻,老板也只能憑“感覺”判斷一個人,有時不免走眼。
筆者認為,銷售公司負責人應該把“成果”觀念灌輸到各層級管理人員“心里”!
制度大于一切。
為何公司有些新制度下來,執行的人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公司制度的威嚴性已經被一些人看淡,自然造成很多事情久拖不絕。要想真正“開源節流”,公司核心層有必要長期堅持“制度第一,總經理第二”。
管理精髓在于管人理事。筆者一位老師對“管理”做過精辟分析——管住管好,理清理順。
危機意識教育常抓不懈。
有智者說過一句話發人深思“當一個人成功的欲望有求生欲望那么強烈時,他就一定有機會成功”。
有人經常用“死豬不怕開水燙”形容一個人不可教化,我想不是他真不怕開水燙,而是沒有危機感,大樹底下好乘涼,個人認為銷售團隊的“危機教育”應該天天抓,時時抓,一個企業要長立不倒,首先是它的團隊要長立不倒,而團隊又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這就要求企業每個人(尤其管理人員)都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抗風險能力。
在筆者12年的職業生涯中,沒有一刻有任何安全感,時時刻刻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永遠不敢有任何松懈,用十年全身投入打下一般人十五年、二十年的基礎。
其實,一家成長型企業需要大量的“拼命三郎”。
上下級之間應該以服從為第一要務。
下屬人員有主見,有想法是好事,但如果連眼前的、手頭的工作都沒落實好,就想著批評公司政策,批評上級,甚至消極怠工,這種風氣一旦曼延,團隊就不會有執行力,效益就無從談起。所以在一項決定未定調前,營銷總經理應積極鼓勵下屬發表意見和建議,但一旦投入執行,下屬皆應無條件執行,不愿執行的人員應該堅決請走,否則任何工作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否則,該管理人員的上司與下屬都會習慣性認為“決策”又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