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春晚,一向國家派的央視學會了民間的炒作,而毫無疑問,最能夠吸引老百姓關注的焦點就是趙本山是否能夠上春晚,否定風波到再次低調出現,雙方的配合不僅掉足了觀眾的胃口為這臺原本索然無味的晚會增加了噱頭,更再次把趙本山和央視推到了觀眾敬奉的神壇上。帶著好奇和探索,每個人在好奇的同時成了促進收視率的助推器。而對于2009年如此商業化的春晚來說,趙本山依然是商業當中最具娛樂和商業明擺精神的搖錢樹。
對于如今的趙本山來說,錢已經不是障礙,春晚更多的層面是他事業助推器的一個不斷拔高的舞臺。但對于曾經的趙本山來說,春晚卻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最重要因素。看看那些觀眾的期待和關注,看看那些曾被人們議論的不真實的東北人代表,看看那些遠比任何什么經紀公司娛樂公司都要立竿見影的傳播推廣效果。誠然,趙本山具有一定的過人才藝,幽默感與生俱來,但更可以說,沒有春晚就不會有今天的趙本山。之所以作為一個各項元素都齊備的他來說依然奮力在春晚的舞臺進進出出,就是因為他深深的懂得春晚的力量意味著什么。
商業利益的相互雇傭關系已經不能夠準確描述趙本山和春晚之間的關系,看看今年的春晚,加號級別的不斷增加,連普通老百姓都看的出來貓膩何在?央視和趙本山之間的彼此利用和資源推廣達到了一定的級別。趙本山沒有如之前很多人猜想的那般賣手機,而是光明正大的賣起了人,最為一個從收徒到經紀的今天的他來說,他已經不再單純是商業買賣的頭腦和思維,而更懂得人能夠創造的價值是長期持續的,是永遠的正資產,是平方倍的財富,而這一切對他來說不過是“順道”的事。小沈陽作為他的愛徒多次在他的商業作品中被不斷推廣和塑造,加之此番央視春晚的力度,既省去了找搭檔的風險,同時將自己的財富愛徒推到巔峰,這無疑是趙本山最好的商業表達。再加上丫蛋的推廣更是赤裸有效,相信在他說出的哪一刻,丫蛋所創造的搜索率將出奇的驚人,連帶具體位置,事后宣傳,加上本山產品的豪華亮相,又一次印證了哪句話“趙本山想捧誰,誰就紅”,壓軸民族舞蹈“王小蒙”扮演著的獨家領舞......誰說趙本山非要在上面賣東西的小品才能賺錢?
對于很多人來講,春晚是個舞臺,但對于趙本山來講,春晚是個絕對的搖錢樹,不只是搖他自己,而是搖他數之不盡的財富和附加品牌,如今看來,這一步他已經成熟化運作了,對于那些心懷嫉妒的藝人來說其實大可不必,很多事后并不是才藝不如趙本山只是太把自己放在藝術的靶子上了,說白了,春晚還是一臺15億老百姓的大雜燴,全部收進來的才算本事,那些暗藏玄機的包袱并不是每個觀眾都能聽得懂的。但也不必放棄失望,畢竟趙本山在春晚這個舞臺上是有限的,作為一個成功者,他的孤獨同樣是值得他本人和春晚所需要關注的,前赴后繼是個成熟的成語,趙本山深知,春晚也當深知,其他藝人更當深知。
至于搖錢樹,人人都有搖的機會,只是比趙本山更會做人的,更了解民間百姓喜樂的,更貼近生活的還是少了點。不能說趙本山是個懂營銷的人,只能說他長期的消費埋伏他更了解人而已。所以,即便看到他如此赤裸的商業表現,我們還是會依然暗自較好,“不差錢”都在小品結束后的第一時間發送了祝福短信,這樣的連續營銷值得學習,不是嗎?
趙本山春晚營銷線:
尋找消費者中的熱點關注話題或群體欄目——尋找人物根據人物特點撰寫劇本——聯合一號廣泛認知資源力量——表現訴說自然銷售——暗含后續價值和營銷點——后續信息炒作及時播出(臺詞、幕后花絮、圖片、視頻等)——熱點欄目訪談加深銷售——推到目標持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