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冬天已經到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很多企業都在為過冬“籌集糧草”,更為企業發展緩慢、停滯不前乃至負增長而忙亂焦急。但是,既然冬天來了,要么早個安全的洞藏起來冬眠,來年開春看還有沒有機會覓食,要么就做一只不怕嚴寒的狼出去覓食。
尋找機會,培植品牌
這里建議企業最好一只覓食的狼,等死還不如找一條活路,畢竟有希望在前面。任何時候,無論企業最終采用怎樣的經營策略,都必須保證品牌塑造過程的可控性,包括投入資金的可控性、人力資源的可控性、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可控性等等,缺一不可,以保障品牌塑造的穩健性。
在冬天里,發展更需要策略。速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欲速則不達。凡事適可而止,找到合適的策略,提高效率和效益才是最關鍵的。十分可惜,品牌塑造也呈現出急功近利的趨勢,大量企業都渴望自己的品牌能夠速成。過冬的時候,很多企業更是這樣沖動。
沒有一家企業愿意碌碌無為,想做強有做大。就像做企業的都想做成百年老店,但是誰都知道做百年老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也絕非誰都有這個能力和機會。相反,如果一心只是放在成為百年老店這個目標上,企業反而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不可自拔,甚至無可救藥。
做品牌也一樣,蒙牛能夠跑出“火箭的速度”,固然值得羨慕和尊重,但并不值得我們照搬照抄,最多只能借鑒其經營企業的部分思維方式。我們不應該動不動就拿蒙牛出來說事,動不動就要像蒙牛看齊。任何企業要量力而行,自己能吃多,能消化多少,自己知道自己的胃。
快就是慢,慢成就快。在經濟轉冷,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企業需領悟其中的真理,保持“慢品牌”的心態,謹慎規劃,積極創新,嚴格執行,一步一個腳印地構建品牌。事物總有對立統一的一面。適當降低品牌塑造成本,提高品牌收益,更加高效地實現“一分錢做品牌”。這次三元的收購,就是在比較穩妥的情況下,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下的一次漂亮升級。
發現新市場、抓住新機遇
在國際市場上,60%以上的冷凍冷藏食品用于餐飲業,而中國的這一比例不到5%,絕大部分速凍食品終端是依靠超市賣場,只是家庭個體在消費。而我國餐飲業的年營業額已達7600億元,其中快餐業為1200億元。
商超、專賣店過高的各種費用,但是賓館、餐廳、學校等業務市場需求的增加也是速凍食品企業正在尋找的機會。這樣巨大的市場將引發配餐市場的興起,為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商機。企業應該抓住這個特殊渠道,加大推廣力度,增強新的利潤點。
不少企業已經看到了這塊商機,并在朝之接近。三全為了開拓這塊市場,專門成立了業務市場部,專為部隊、學校、餐館、機關用餐提供產品服務。產品包裝進行了升級,有針對性的推出大包裝、價格實惠的產品。
執行適當的價格策略,穩中有升
一方面是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漲,一方面速凍產品終端押款厲害(大型企業每個月押款可達到幾千萬元)。2008年,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幾乎所有的產業都面臨著調整和升級,特別是食品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壓力更為明顯。
成本上漲傳導到企業轉換為壓力中間有一個過程,而在這段時間中,消費者對于產品的提價已經有了承受的心理預期,對漲價可以接受。通過部分產品的提價,消費者已經有了心理承受能力,采取適當提價是不錯的策略。
還有一種途徑是調整產品結構,開發中高端、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思念的金牌系列和三全的“狀元餃”這些高端產品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索。
完善產業配套,提升綜合盈利能力
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并在這個特殊時期一定要完善自己的生產配套。食品企業可以完善面粉、配料、包裝等原料加工,降低成本。力爭與上游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過冬關系,互相擁抱,相互取暖,共對嚴寒。
保證承上啟下的資金鏈
“資金”是一家企業的血液,是一家企業得以存活的有力保障。隨著危機的不斷擴大和深入,隨之出現的市場需求萎縮、企業裁員、企業倒閉等現象,歸根結底是資金鏈斷裂的結果。”而四川有名的一酒企流動資金只有8000元,是多么可怕的一種事。
而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資金的問題。市場的不景氣,使得企業的利潤下降;而企業效益的縮水,往往給資金周轉帶來困難。同時,信貸的緊縮,中小企業要想獲得銀行貸款更是“難如上青天”。
雖然目前國家正在著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但這一問題要想得到較大的改變,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金融危機還在蔓延,中小企業還將面臨更嚴峻的資金難題。廣大中小型企業要想渡過此后更為嚴峻的困難期,首要的辦法就是搞活資金鏈,確保自己“糧草”充足,能夠安然過冬。
其實既然冬天來了,不是就沒有辦法過了,企業應該積極面對,不斷創新,節約成本,深層次耕做市場,對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快銷品來說還是可以熬過這個冬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