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閑聊,扯到品牌價值的提升。
友人原本是業外人士,通過商海的多年拼殺,積攢了可觀的資本,因此急需擴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經多方比較,認定酒水行業有利可圖,所以欲傾其所有投身酒海,選擇一家具有品質保證的廠家合作,自擬產品名稱,迅速打造一款走紅全國的白酒品牌。
本人完全相信友人的心氣和膽識,也毫不懷疑他的雄才大志。但還是給他潑了點涼水,不得不提醒他做好長期鏖戰的心理準備。友人甩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表明心志,使本人一時語塞,但隨后細想酒水行業的現狀,冷靜品酌“有志者事竟成”的悖論,還是有些許感想。
喜歡用“有志者事竟成”來闡述自己的信心和勇氣,無疑是必要的,但面對酒水行業復雜多變的市場實際,單憑“志存高遠”卻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須“有志”;若無“志”則“事”不成。但是“有志”與“事成”之間是辯證的,“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也不盡然。因為“有志”和“事成”之間還有某些條件在起著重要的作用,若無這些條件,即使是“有志”,也是難成事的。一個人所立下的“志”,不能是脫離客觀實際的空想或幻想;“志”與客觀現實相抵觸、相脫離時,“事”是永遠無法有“成”的。符合客觀實際的要求,是“有志者”事業成功的必要前提條件。
那么,酒水行業的現實是什么呢?企業眾多、品牌繁雜、品質趨于同質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線品牌行銷全國、二線品牌割據地方、三線品牌死守家門。在這種業態下,新增品牌首先面臨的應該是從哪里著手,從何處落腳的問題,是如何尋找經銷商問題,是怎么樣得到老百姓認識和信任的問題,是如何運用有效的營銷手段把酒買出去的問題。要做好這些事情,必然需要一個長期的、符合客觀實際的、遵從行業規律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注定是具體而煩瑣的、艱辛而漫長的,是極易消耗掉人們的銳志的;這個過程來不得半點如同當年“秦池”般的一蹴而就的幻想。
因此,初涉酒水的友人急于提升和彰顯品牌價值可謂早已。
都想把蛋糕越做越大,但饅頭卻得一口一口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