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一套兩居室的房屋,起碼需要兩套臥室門、一套廚房門,至少一套衛浴門,業內估計,門的消費占到整個裝修造價的18%左右。據業內人士粗略估算,全國每年有1億多平方米的潛在市場。巨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了供給,木門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增長。
木門行業現狀:
市場混亂,消費者無從考量
據統計,木門約占據整個門業市場的50%,第二位是作為的金屬門,占到近20%?,F在的木門各類五花八門,品牌更是多。面對市場的混亂局勢正在選購的張女士說:"怎么選?看著選唄,看看標簽、對比價格,問問賣場銷售人員,專業的鑒別方法真不清楚。"
據了解,很多木門賣場內價格標簽,大多只有價格和材料,少有的幾個牌子能夠提供木門的剖面樣品,而當問及甲醛含量、所用膠合材等,銷售人員大多無法提供確切回答,多是以"絕對環保,放心吧"作答。
業內人士分析到,門的質量和價格與所選木材品種關系很大,表面看做工沒有差異,一些價低的木門在實際使用過程可能會問題百出。如"復合門"就有工藝復合和材料復合之說。就材料而言,不同木材品種非十分"內行"很難區分;而對于工藝,木門內部是多層實木還是實木網格,或者龍骨搭架,從外觀上根本看不出。此外,貼皮的不同也是產生價差的一個原因。
市場調查:
木門消費品牌意識不強,市場不規范
業內人士透露,雖然現在市場上賣門的不少,但門業市場尚不成熟,"一方面表現在木門消費的品牌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表現在木門市場的不規范。"一位從事木門經銷的人士表示。
目前市場上的家裝消費者,大多根據一些廣告宣傳選擇產品,對于門的種類、材質、花色等,大多不甚了解,多憑銷售人員一張嘴。在門的消費中,由于消費者對專業知識不了解,而且門與門之間的產品差異本身并不能全靠感官來判斷,對于木材品種的區別,專業人員都難分辨,更別提普通消費者。比如同一裝飾面板的門外表一樣,里面所用的材質不同,價格可能會相差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門業市場容量的日益增大,催生了諸多大大小小的木門企業"異軍突起",各自為戰,造成了魚龍混雜的局面。由于市場進入門檻較低,目前大多生產企業多是非流水化、非規?;a,一些本土市場上小門店銷售的門,根本無從考究其企業資質,價格低至每扇400元,攪亂了正規門業市場。
業內人士透露,能做家具的,稍加幾個工序就可以用已有的設備生產木門。而最近兩年,家裝公司的集成風也刮到了木門領域,一些家具、地板企業由于競爭激烈等原因,紛紛轉產進入木門行業,使新投產的木門生產企業不斷增加。專業人士指出,在國內,門業品牌地位的缺失與生產能力的低下也成為阻擋門業做大做強的絆腳石,同時,嚴重擾亂了消費者的視聽。
總體來看,木門企業規模較小、機械化程度不高、員工素質及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產品同質化相對嚴重。業內人士總結,木門行業的競爭,說到底還是品牌的競爭、渠道的競爭、售后服務的競爭。品牌是消費者所關注的,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