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為了刺激經濟迅速回暖,銀行對房地產商的信貸閘門又松了一點。
4月29日,國務院決定下調住房投資資本金比例,2006年以來“為抑制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銀行貸款囤積土地和房源,對項目資本金比例達不到35%等貸款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貸款”的條款得到松綁。“如果貿然提價,就等著再吃宏觀調控的苦果吧。”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政府對房地產的扶持讓房企逐漸走出資金困境,加速去庫存化進程,地產商降價的動力也在減弱,“漲價狂言”不絕于耳。但開發商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都是“政策市”,如果不是前半年政府減稅、讓利,房企哪等得到今天的回暖?
資本金比例大限松綁意在提高開工和投資積極性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杠桿、低自有資金投入的產業。房地產行業的本質是以很高的杠桿率去彌補長時間占用資金所帶來的風險。這也意味著,房地產市場離不開宏觀調控的“政策市”。
4月29日,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調動社會和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擴大投資需求,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現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進行調整,降低商品住房、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資本金比例。
商品住房的資本金比例一直是政府對行業調節的手段之一。早在2004年5月宏觀調控伊始,國務院就發出通知,決定將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資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2006年3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通知強調,嚴格房地產開發信貸條件。為抑制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銀行貸款囤積土地和房源,對項目資本金比例達不到35%等貸款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貸款。
三年過去了,如今的房地產投資處于極度低迷狀態,而宏觀經濟的不景氣也讓政府不得不調整調控思路。
申銀萬國研究員江征雁認為,此前,政府出臺的針對房地產政策全部指向“購房者”,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減免交易稅費等,意在恢復房地產需求;而此次降低自有資金比例,直接針對開發商,意在提高開工和投資的積極性,政策強度超過預期,預計效果會比較顯著。
申銀萬國由此上調2009年房地產開工面積和投資增速的預測,2009年開工面積增速從-8%上調至-2%,2009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從4.8%上調至9.8%.
房地產回暖根基未穩新開工面積持續回落
目前房地產就像江面上的浮萍,回暖根基未穩。
數據顯示,2009年一季度,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880億元,同比增長4.1%,增幅比1~2月提高3.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28.2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3422億元,同比增長僅3.2%,比1~2月提高2.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31.5個百分點,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0.1%.
更為嚴重的是,施工面積同比增幅持續走低。2009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7.8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2.7%,增幅比1~2月回落1.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14.8個百分點。
新開工面積增幅再次下降。2009年一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2.0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2月擴大1.4個百分點。
如果說房地產行業已經回暖,從上述影響房地產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重要數據觀察來看,還不能確立。房地產只能說剛剛在寒冬中喘過一口氣,能不能熬過去還要看運氣。
“截至3月份,數據顯示投資增速都是對現有項目加大投入所引起的”。中信證券研究員陳聰認為,商品房新開工面積下降速度仍然在擴大,土地市場仍然冷清。
也就是說,截至3月份開發投資仍然是開發商為了加速去存貨(達到預售條件)所推動的。如果開發企業信心不恢復,中央政府關心的經濟增長,地方政府關心的土地將面臨挑戰。這也是政府下調資本金比例的原因。
中信證券預計,未來資金充裕的開發企業將沿著“擴大現有項目投資——增加新開工——拿地”的三部曲不斷演進,行業也將由單一的銷售驅動,轉向投資驅動。
未來,房地產企業或者以當下充裕的現金流,配合寬松貨幣政策加大投資,迎接新一輪“偉大成長”;或者借此擺脫資金危局,安全度過可能的經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