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裝點居室的方式也不斷地在發生變化。從添置家具要向“公家”申請,到家具憑票購買、一票難求,到家具走向市場、買家具連夜排隊,再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紅紅火火的“展銷會”時代,一直到如今家居行業的長足發展……每一個時代,家居市場都是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如果把家居生活方式放入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宏大背景中,更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家居行業的發展和變革。 家居行業從無到有 無論貧困,還是富裕,每個人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家的“裝扮”。從老輩手中傳下的一個樟木箱、幾張太師椅,到自己開始動手做板凳、刷油漆;從街邊找個“游擊隊”做幾個柜子、箱子到請裝飾公司代購主材和家居產品;從不加修飾到流行墻裙、地板革再到各種裝修風格大薈萃;從不懂家裝到看重裝修檔次再到注重環保健康……新中國成立60年,京城百姓的家居裝修隨著居住環境的改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庭生活的變化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國60年來的經濟發展,見證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變遷,也見證了家居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 紅星美凱龍京滬及西南區副總經理吳幼寧就表示,新中國發展的60年,不僅是經濟迅速發展的60年,家居行業更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某些方面能明顯感受到家居事業的發展。她說:“從純粹的傳統到融會中西,從品牌單一到百花齊放,從簡陋的市場到富麗堂皇的SHOPPING MALL,60年對于家居行業來說是值得驕傲的。”的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根本談不上家具、裝修,普通人的生活都是以滿足居住和使用為主,家居根本都談不上行業。設計師陳榮也表示,從前根本就沒有設計師這個職業,普通人的家里都是能住就已經是幸福,根本不知道設計為何物。 家居市場容量已破萬億 “80后”的人如今回憶起兒時的生活時,對往墻上貼明星海報或許還有些印象,這也許就是原始樸素的裝飾情懷吧,給墻壁來一點簡單的裝飾,成為那個年代時髦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也正是家居行業起步的階段,行業老專家丁衛東表示,那個時代的企業許多都是國家的、集體的,人們逐漸開始擺脫了上門做家具的階段,在南方沿海地區開始有些從事家具、建材等品類的企業,這也是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而如今,隨處可見的家居建材城,不論是在祖國的哪個角落,從一線城市到鄉鎮村莊,展現了家居行業的蓬勃發展。 有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直接帶動的家居市場容量經測算達到11800億元,近三年家居市場容量的復合增長率為18%,比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增速更快且趨勢更平穩。如果考慮到存量住宅帶來的二次裝修、家具等家居用品的銷售,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提高,家居產業的發展前景相當可觀。 時間片段 50年代 自己釘個單人床 講述人:王大媽,75歲 我結婚那前兒是1953年,我19歲,那時新中國成立才不久,生活水平也不高。那個時候根本沒什么家具,結婚時,有兩張單人床拼在一起就算成家了。那個年代成親都很簡單,我老伴家當時離我娘家不遠,是一個只有20平方米左右的小平房,還跟公公婆婆和當時未出嫁的小姑住在一起。后來我們倆到鄉下親戚那弄來了點木頭,釘成一張單人床,與老伴的單人床一拼,就算結婚了。那時候的老房子都是泥地,很簡陋的,家里除了床,一張八仙桌,一個樟木箱,幾乎沒有其他東西。主要還是地方小,所以以滿足生活需要、實用為主。 60年代 淘些舊家具 講述人:黃有國,48歲 我少年時代是在大雜院里度過的,我讀中學之前是跟弟弟一起睡的,后來便在里屋角落用硬板搭了張剛好可容下一個人的床,每天都得踩著寫字臺爬到床上睡覺。當時聽父親與母親說,結婚時從舊家具店買來的五斗櫥和媽媽陪嫁的樟木箱,算是家里所有的家當了。 在那個時候只要住得下就已經很滿足了,根本沒有裝修的概念。那個時候,廚房都是在房子的外面搭個小棚子就行了,整個院子里也沒有一個衛生間,條件很艱苦。 70年代 要有“36條腿” 講述人:鄭大力,54歲 我是70年代末結婚的,房子是父親單位里分的。50多平米的房子,水泥地、白墻,有了獨立的衛生間,這在當時算條件很好的了,基本和現在交的毛坯房差不多,全家人把家具一打包就搬進去住了。雖說沒有裝修,但當時的年輕人結婚開始注重家具和電器,當時新人追求的是“三轉一響”,即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等。還要“36條腿”,就是指床、大櫥、五斗櫥、床頭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家里的家具腿加起來要達到36這個數字,條件好點的還要48條“腿”。 那時,我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一切都憑票供應,買家具也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家里想置辦點家具得先憑結婚證去街道領家具票,即使憑票買家具也是限量的。 80年代 簡單刷點顏色 講述人:何玉蘭,46歲 上世紀80年代我們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個45平方米的樓房里,那時大部分人家住房面積都很小,所以折疊式金屬家具得到了青睞。我記得從那個時候開始,不少人家已經開始用石灰水或石膏粉將房頂、墻面刷成白色,再用油漆將墻面下部和地面刷成別的顏色,一般是綠色、紅色。 到80年代末期,一部分人開始對裝修有些意識了,石灰水升級成了涂料,它比白灰粉墻要光亮一些。塑料地板、亞克力地磚、大理石都有了,帶花紋的石膏板也有了,包窗臺,包已成為重點的幾個裝修項目,窗和原色實木飾也成為最時髦的裝飾,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家庭還要裝木墻裙。 90年代 裝修“模仿秀” 講述人:李進,39歲 在90年代,應該說家庭裝修開始走入千家萬戶,家裝行業也有了雛形。盡管80年代末出現的“裝修游擊隊”的專業性和裝修質量現在看來讓人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特定的時期為美化家居環境立下了汗馬功勞。那個時候,一些熱鬧的街邊經常有舉著“裝修””牌子的農民工,我從中選了一批安徽人就開工了。沒有自己的想法,看別人家怎么裝,自己就怎么裝。當時裝修工人給我家做了一些羅馬柱,客廳的歐式吊頂上配了一盞大大的裝飾燈。但在90年代中后期,一些正規的家裝公司逐漸多了起來。 21世紀 材質、風格、網購…… 講述人:趙毅,80后 我前不久裝了自己的婚房,請了專業的裝修公司設計,瓷磚、潔具、地板、櫥柜、居室門等都納入了家裝公司的流程,確保整體風格統一。我喜歡裝修簡單一些,裝飾多一點。我在選擇家具時,特地挑選了現代感的布藝沙發,上面再配一堆各種顏色的抱枕,椅子是傳統的藤條椅,給人別具一格的休閑感覺。我覺得如今的家裝更多地強調的是個性,極簡風格、田園風格、地中海風格……誰都不愿自己的裝修風格和別人雷同。我還參與過團購會,網購過建材、軟裝飾。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