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市場家具賣場明碼實價曝出意外效果!
小編提示:建材市場水的確很深,在明碼標價實行后,好多家居賣場各種產品標價與實價就有了天壤之別。真不知道建材市場家居產品買賣交易中有多少貓膩。
家居業“明碼標價”活動已實施一年有余,記者近日走訪江城各大型家居賣場發現,雖然不少商家已在推行,不過一些“明碼標價”的商品仍可大幅降價,“實價”并不“實”。
建材市場家居產品明碼實價為何難而又難
“您看中哪一款了,我們14周年店慶,全場廠家直銷價。”昨日,在雄楚大道某大型家居建材廣場,一衛浴品牌銷售員告訴記者,雖然每款產品都有標價,但實際賣價還得計算,“標的只是個參考價,現在搞活動,還可以便宜很多的。”說著,她拿出一個計算器,經計算,一款浴缸的零售價比標價低了六七百元。
在另一家具店內,記者看中了一款標價4500元的床,銷售員表示,該床可以打七折銷售,最后店長稱可以六折2700元的價格出售,足足比標價低了1800元。
昨日,正在徐東某賣場購買家具的市民柯先生表示,市場上布藝沙發的價格從3000元到上萬元不等,“而且不同的人去買價格也不同,還真得帶個會砍價的人,要不然不知道花多少冤枉錢。”
“我們產品的標價都要在賣場備案,但實際成交價是自己決定。”從事家具銷售達六年的張文華告訴記者,家具建材由于品牌、材質、工藝的區別,很難進行橫向對比,因而使得產品價格較模糊,“消費者也習慣砍價,所以我們不會按成交價去標注。”
另一家居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家往往采用打折促銷、廠家做活動等方式變相“降價”,這種背景下,“明碼標價”的意義就嚴重縮水,“從起初的高價降到低位,很多消費者就會心動,其實這是商家打的心理戰,最后將房租等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
他說,家居產品如要真正推行明碼標價,必須要像超市或者賣場那樣制定嚴格的“游戲規則”,“但是目前來看還有點難度,畢竟家居建材是大宗商品,而且品牌繁雜,競爭又激烈,讓商家統一收銀,實價銷售,這種模式無疑要冒很大風險。”